![]()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已連續四個月上漲,截至7月底,豬肉的市場批發均價約每公斤24元,比3月初上漲三成。深圳的謝大媽每天買40元的菜,豬肉就要花約15元,而幾個月前,她買同樣多的豬肉還不到10塊。
按理,夏季是豬肉銷售的“淡季”,價格一般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所以,當肉價出現“逆襲”時,受到的關注自然也會相對較多,甚至不排除有人發出對肉價實施行政調控的聲音。要不要進行調控,自然有相關職能部門考慮。我們需要分析的是,為什么會在“淡季”出現價格持續上漲的現象,在肉價出現持續上漲面前,政府當如何作為。
雖然有關方面認為,肉價上漲是正常的市場調節現象,當價格上漲到一定水平,生豬養殖戶有了積極性,供應增加了,價格也就會自然回歸。關鍵是,養豬不象種豆芽,幾天時間就能上市。從苗豬到可以上市,最少也得幾個月。如此一來,這段時間居民的生活成本就會增加許多,并有可能帶動其他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漲。所謂“豬將軍”,指的就是肉價對其他農副產品價格的影響力。
而從近年來豬肉價格的變動情況來看,波動幅度還是比較大的,由豬肉價格引發的價格上漲現象,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對目前出現的豬肉價格持續上漲,還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的。畢竟,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投放到市場的貨幣已經很多。加上股市的救助行動,又投放了相當規模的貨幣,導致市場的流動性已經相當充足,引發通貨膨脹的內在動力已經非常強勁。所以沒有出現通貨膨脹,是因為經濟下行的影響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低迷,沒有能夠對市場價格形成推動力。一旦經濟步入復蘇通道,通貨膨脹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客觀地講,就眼前的肉價上漲來看,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可能非常有限,對其他農副產品價格的帶動也會缺乏應有的動力。這也是為什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始終難以充分體現的原因之一。但是,它并不代表肉價上漲會永遠處于這樣的狀態,不會對其他方面的價格產生影響,永遠不會帶動其他方面的價格上漲。相反,應當更加重視肉價的變動和對其他方面價格的影響。
事實上,像此次出現的肉價上漲,并非沒有解決的辦法與措施,也不是只有用行政手段強行調控才能解決。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還是供應出現了問題,導致供需出現了矛盾。如果各級政府和有關方面能夠及早采取措施,加強信息發布,提供市場供需情況,引導養殖戶制定養殖計劃,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但是,就是這樣一項并不太復雜的工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擺到了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面前,卻一直沒有能夠做好,以至于二十多年過去了,豬肉等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嚴重,既造成了豬肉等農副產品的損失,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負擔。
所以,面對豬肉價格的再一次上漲,可以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運用好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在生豬養殖信息發布、市場供需情況分析、運輸通道疏通、流通成本降低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做好政府可以做、應當做的,從而有效彌補市場缺陷。否則,豬肉價格就很難處于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