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照蛋的目的,一是及時剔出無精蛋、中死蛋和破蛋:二是全面檢查胚胎的發育情況,看所采用的孵化制度和所控制的孵化條件是否恰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查明原因,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
孵化期間,一般照蛋2次。第1次在入孵后第5~6天進行,照出無精蛋、中死蛋和破蛋;第2次于孵化第18天或第19天進行,剔出中死蛋和第1次照蛋時遺漏的無精蛋。無精蛋、中死蛋和活胚蛋的區別如下:
無精蛋:蛋內透明,有時蛋的中央呈現出黑影(蛋黃)。
活胚蛋:氣室界限清楚,鮮紅的血管網從胚胎中心向四周擴散,5日齡胚胎頭部黑色的眼點已明顯可見;10日齡胚胎,尿囊血管已在蛋的小頭合攏;17日齡時,除氣室外,胚胎已占滿蛋的全部容積,以蛋的小頭對準光源,已看不到光亮部分,稱為“封門”。孵化第5、10、17天胚胎發育情況,可作為檢查了解胚胎發育情況是否正常、孵化條件控制是否恰當的重要依據。
中死蛋:氣室界限模糊,顏色較淡。照蛋時可見到血環或血線,有時可見到死亡的胚胎,但無血管擴散;照蛋時氣室周圍看不到暗紅色血管,顏色較淡,蛋的小頭發亮。
種蛋的選擇:種蛋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用來孵化,即使是優良種雞群的蛋也是如此。種蛋質量的好壞,是育種與經營成敗的關鍵之一,對雛雞的質量及成雞的生產性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對種蛋進行嚴格的選擇。種蛋質量好,胚胎發育良好,生活力強,孵化率高,雛雞質量好;反之,種蛋品質低劣,孵化率低,雛雞生長發育不良,難以飼養。種蛋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種蛋的來源,然后進行外觀、聽音、照蛋透視、剖視抽查等方法選擇。
種蛋必須來自生產性能高而穩定、繁殖力強、無經蛋傳播的疾?。ㄈ绨琢?、馬立克氏病、枝原體病等)、飼喂全價飼料和管理完善的種雞群。
種蛋的具體選擇方法如下:
(1)外觀選擇:要看種蛋的清潔度、蛋重、蛋形、蛋殼顏色等。入孵種蛋,表面不應有糞便、破蛋液等污染物;蛋重要適中,符合品種標準,過大,孵化率下降;過小,雛雞體重小,蛋重相差懸殊則出雛不整齊。一般選擇35~40克的烏雞種蛋為宜;蛋形以橢圓形為最好,過長、過圓、腰凸、兩頭尖的蛋必須剔除;蛋殼顏色應符合本品種要求。另外,鋼皮蛋、沙皮蛋、皺紋蛋等均應剔除,不能作種蛋用。
(2)聽音:兩手各拿3枚種蛋,轉動五指,使蛋與蛋互相輕輕碰撞,聽其聲音,完整無損的蛋其聲音清脆,破損蛋可聽到破裂聲,應該剔除。
(3)照蛋透視:用照蛋燈或專門照蛋器械,在燈光下觀察蛋殼、氣室、蛋黃、血斑、肉斑等項內容。破損蛋可見裂紋;沙皮蛋可見一點一點的亮點;看氣室大小了解蛋的新鮮程度,并可觀察氣室位置是否正常,正常新鮮蛋的蛋黃顏色為暗紅或暗黃,如發現蛋黃上浮、蛋黃呈灰白色、蛋黃沉散等現象,均應剔除;如發現蛋黃上或蛋白上面有白色點、黑點、暗紅點,轉動時隨著轉動出現血肉斑,育種孵化應剔除。
(4)剖視抽檢:此法多用于育種或外購的種蛋。將蛋打開倒入襯有黑紙或黑絨的玻璃板或平皿中,觀察是否有血肉斑和新鮮程度。一般只用肉眼觀察即可,在育種上則需用蛋白高度測定儀等專用儀器進行測量。新鮮蛋應是蛋白濃、蛋黃高度高,否則為陳蛋。
2.種蛋的保存
經過選擇的種蛋,或從種雞舍撿出的種蛋,如不馬上入孵,就應該置于種蛋貯存室保存。種蛋的保存對種蛋的質量和孵化十分重要。如保存不當,會導致孵化率降低,甚至造成無法孵化的后果。
保存種蛋應有專用的種蛋貯存室,并要求隔熱性能好,清潔,防塵沙,杜絕蚊蠅老鼠,能防陽光直曬和穿堂風,有條件的可備有空調機、排風扇等,以便調節貯存室的溫濕度及通風。
(1)種蛋保存的適宜溫度:最適宜的溫度應在10~15℃。保存時間短,可采用溫度上限,保存時間長則應采用溫度下限。由于雞胚發育的臨界溫度為20℃,因此,種蛋保存的環境溫度一般要低于20℃,最高不得超過23℃。
還應注意,剛產出的種蛋降到保存溫度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胚胎對溫度大幅度變化非常敏感,逐漸降溫才不會損害胚胎的生活力。一般降溫需要一天左右。
(2)種蛋保存的相對濕度:種蛋保存期間,蛋內水分通過氣孔不斷蒸發,其速度與貯存室內的相對濕度成反比。為了盡量減少蛋內水分蒸發,必須提高貯存室的相對濕度,一般應保持在65~70%為宜。
(3)種蛋保存期內的轉蛋:保存期內應進行轉蛋,目的是防止蛋黃與殼膜粘連,以免胚胎早期死亡,保存時間在1周內可不必轉蛋,超過1周時,每天轉蛋1~2次為好。
(4)種蛋保存的時間:種蛋的保存時間對孵化率有較大的影響,種蛋在適當的環境中(如有空調設備的種蛋貯存室)保存兩周以內,孵化率下降幅度??;保存期在兩周以上,孵化率下降較顯著;保存3周以上,孵化率則急劇下降。因此,一般要求種蛋保存1周以內宜,最多不要超過兩周。如無適宜的保存條件,可視氣候情況掌握,天氣涼爽(早春、春季、初秋),保存時間可相對長些,一般10天左右;嚴冬酷暑,保存時間應相對短些,一般在5天以內為宜。
(5)種蛋的放置方位:一般認為種蛋在保存期間應該小頭向上豎放,這樣對提高孵化率有利。
3.種蛋的消毒
雞蛋產出后,蛋殼上附著的許多微生物即迅速繁殖,細菌可通過氣孔進入蛋內,這對孵化率和雛雞質量都有不利的影響,尤其是雞白痢、枝原體病、雞馬立克氏病等,能通過蛋將疾病縱向傳給后代,其后果十分嚴重,所以必須對種蛋進行嚴格消毒。
(1)消毒的時間:就理論上來說,種蛋消毒最好在雞蛋剛產出后立即進行,但在生產實踐中不可能做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每次收集種蛋后,立刻在雞舍里的消毒室消毒或立即送孵化室消毒,最好不要等全部集中到一起再消毒,更不能將種蛋放在雞舍里過夜。
由于消毒過的種蛋仍會被細菌重新污染,因此,種蛋入孵后,仍應立刻在孵化機里進行第二次消毒。
(2)消毒方法:
①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法:每次收集完種蛋,撿出臟蛋、破殼蛋、畸形蛋,立即在雞舍消毒室消毒,每立方米容積用42毫升福爾馬林加21克高錳酸鉀,在溫度20~24℃以上,相對濕度75~80%以上的條件下,熏蒸30分鐘。在孵化機里進行第二次消毒,一般用福爾馬林28毫升加高錳酸鉀14克熏蒸30分鐘。如果只在入孵時進行一次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4毫升加高錳酸鉀7克,熏蒸一小時。在孵化機內消毒時應避開24~96小時胚齡的胚蛋。如種蛋從蛋庫移出后,蛋殼上凝有水珠,應提高溫度,待水珠蒸發后,再進行消毒,否則對胚胎不利。
②新潔爾滅消毒法:以1:1000(5%原液+50倍水)新潔爾滅溶液噴灑于蛋表面,或在40~50℃的該溶液中浸泡3分鐘,取出晾干后置于孵化器內進行孵化。
③高錳酸鉀消毒法:取高錳酸鉀10克,加清潔水50升,在40℃的該溶液中浸泡2分鐘,取出晾干入孵。
④紫外線照射消毒法:用紫外線光源離種蛋40厘米,照射1分鐘,背面再照射1次。
4.種蛋的運輸
種蛋一定要包裝好,最好用特制的紙箱和蛋托。也可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如用紙箱、木盆、篾簍等,裝蛋時盡量在蛋與蛋、層與層之間充填碎紙、木屑、谷殼等墊料,但這些墊料一定要干燥清潔。包裝時應進行選蛋,剔除明顯不合格的種蛋,尤其是破蛋,有條件的還可進行種蛋消毒。包裝要牢固,并做到輕裝輕放。包裝箱外用繩子或包裝帶捆牢。并注明“種蛋”、“不要倒置”、“易碎”、“防雨”、“防震”等字樣。
運蛋要求快速而平穩,最好是空運或船運,其次是火車運輸。運輸中要防止強烈震動,減少顛簸。運輸種蛋還要考慮季節,夏季要防日曬、高溫,冬季要防凍裂和注意保溫。
運輸種蛋到達目的地后,應盡快開箱檢,檢出破損蛋,被破蛋液污染的種蛋要用軟布擦拭干凈,然后裝盤、消毒、入孵。
(一)孵化方法
我國勞動人民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創造了很多傳統的人工孵化方法。主要有:火炕孵化法、缸孵化法、炒谷孵化法、塑料熱水袋孵化法、煤油燈孵化法等。隨著養禽業的發展,產生了現代化的孵化法——機械孵化法。下面重點介紹幾種常用的孵化方法。
1.機械孵化法
機械孵化具有孵化量大、勞動生產率高、勞動強度低、安全可靠、易操作、孵化效果好等特點。適合于大、中型養雞場使用。孵化機是發展現代化養雞生產的重要設備之一,它的種類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平面孵化機與立體孵化機兩大類,立體孵化機又可分為箱式孵化機和房間式孵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