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通過尸體剖檢,發現除雞的輸卵管內有炎性分泌物和部分充血、淤血外,其他臟器組織均完好,未見肉眼可見病理變化。
實驗室檢驗
恒溫箱內37℃培養24小時后,觀察麥康凱培養基,僅在輸卵管分離并培養到紅色菌落,且菌落較大,表面光滑,邊緣整齊。輸卵管共分離到2株細菌。其他組織未分離到細菌。
在油鏡下可見很多紅色、中等大小、兩端鈍圓的無芽孢直桿菌,菌體周圍有一圈透明的莢膜,多單獨存在或成雙。
生化試驗結果表明,獲得到的分離菌能夠發酵葡乳麥甘蔗等糖類,動力實驗陽性,但不能利用枸櫞酸鹽。生化試驗結果均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性。
對大腸桿菌的??乖b定結果表明:從輸卵管分離到的2株大腸桿菌為o93和o26。
藥敏試驗結果表明:o93菌株和o26菌株對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四環素均高敏,對鏈霉素有一定敏感性;對氟羅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恩諾沙星、吡哌酸等喹諾酮類藥物,o93菌株高敏,o26菌株則完全耐藥,但對萘啶酸均耐藥;o26菌株對青霉素類,如羧芐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有一定敏感性,o93菌株則表現完全耐藥,但對阿莫西林均有一定敏感性。
討論
本試驗通過對臨床7例病雞進行細菌分離和純培養,綜合分離細菌的染色鏡檢和細菌學生化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從雞輸卵管所分離的2株待檢菌均為大腸桿菌。據報道,血清型與臨床發病型有直接關系,敗血癥常為大腸桿菌o2、o78、o1與o50所致;出血性腸炎常由o11、o88與o5引起;關節炎、腹膜炎、輸卵管炎常由大腸桿菌o2引發,而引起眼炎的大腸桿菌則常為o80與o18等。在從病料分離細菌過程中,我們通過臨床剖檢病理變化記錄與病原血清型相比較,與上述報道有一定出入,這也充分說明了實際生產中大腸桿菌致病的復雜性。
使用疫苗是預防絕大多數傳染病的有效手段。但雞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抗原復雜,并且不同地區流行的血清型又不盡相同,抗原交叉免疫性差,即使同一地區不同養雞場流行的血清型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選用疫苗防疫時,應充分考慮其血清型的多樣性、易變性,適時對本地區或養雞場進行細菌分離,了解雞大腸桿菌血清型的地域性流行規律,用本地或本雞場流行的菌株作為抗原,制備自家多價滅活疫苗用于預防本病,可能會收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使用抗生素是治療大腸桿菌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獸因臨床上抗生素的廣泛、長期使用加劇了抗生素在禽體內的殘留,嚴重危害動物食品安全。而根據微生態學原理研制的各種微生態制劑,因其無毒性、無殘留、不產生耐藥性,具有防治疾病、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等優點,在生產實踐中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今后一段時間內,對微生態制劑的開發、研制將會成為緩解動物疫情、解決抗生素殘留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