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養殖行業經歷三十幾年的跌宕起伏,行業形勢猶如過山車,遭受豬價、糧價、疾病、保健、種群退化等因素的嚴峻考驗,而當下最熱的無疑是養殖場環污處理,可謂談環保色變。
政府出臺的三大環保新政,其帶來的巨大壓力對于傳統畜牧業影響巨大。通過環保重新洗牌加速行業發展,做好環保不僅是保障,也是競爭優勢。相信養殖業再也不是低門檻的行當,從養殖技術到環保測評都成為考量的關鍵。
三大環保新政
2014年1月1日實施《畜牧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作為國家第一部專門針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規性文件,明確了以綜合利用作為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為規?;B殖廢棄物污染治理指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5年1月1日實施《環境保護法》:明確指出國家采取有利于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在新法的威懾下,畜牧養殖行業進入了環保高壓期,輕則被罰款整改,重則被停產拆遷。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下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核心條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第七條,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①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②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③縣級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④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解析以上三大環保政策,不僅為全國大大小小的養殖場捏一把汗,僥幸心理不能再有了!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以下兩種形勢最讓人揪心!
悲催——你的豬場在禁養區
2015年,全國各地緊隨國家環保新政的要求,頒布各地區相關通知及管理要求。截至上半年,禁養區“拆豬場”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以南方居多:廣東惠州清拆非法養豬場547家,清理生豬月12萬頭;福建省環保廳透露,上半年關拆禁養區生豬養殖場/戶4,249家,可養區內存欄250頭一下生豬養殖戶9,830家;廣西九州江漿不存流域禁養區1,084家養殖場關停;湖南1,114戶豬場被清拆,湘江兩岸500米不存養殖場;山東煙臺98家畜禽養殖場搬遷、關停,臨沂市3,102個養殖場、家庭散戶22,942戶依法治理;浙江溫州水庫3家規模豬場拆除;三亞吉陽41家豬棚被拆……
割肉——吃喝拉撒都要花錢啦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我國各省(區、市)污水、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將調整,同時實行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為推動企業排污減排建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F行污水類和廢氣類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分別為每污染當量0.7元和0.6元。此次調整后,這兩項標準將分別調整為不低于1.4元和1.2元,翻了一番。而大規模養豬場用水量比較大,將承擔更多的超定額用水量價格;排污費用翻番也將導致養豬成本的大幅攀升。
環保政策已下達,走環保之路勢在必行。要想尋找解決良策,首先要了解養殖場的常規環污源。
糞/尿污:養殖場的頭號污染源。2010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表明,畜禽養殖業COD、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1,268萬t、106萬t和16萬t,分別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1.9%、21.7%、37.7%,分別占農業源排放量的96%、38%、65%。而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數據顯示,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國污染物總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如豬只食量大、糞尿多,糞尿污水濃度高。一個存欄6,000頭的豬場,每天消耗飼料約12t,約產豬糞12t、豬尿19t、污水約70~150t。一個萬頭豬場的排污量相當于2.5萬人的排污量。此外,豬糞尿污水COD濃度很高,豬糞約為21,000mg/L,豬尿約為18,000mg/L,污水約為12,000mg/L。目前,相關主管部門、養豬戶對養殖場糞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嚴重已有充分認識,積極應對。
抗生素: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發表在Environ Sci Technol中表明了中國自來水抗生素污染的整體情況。其中,阿莫西林等7種抗生素在流域水環境中的濃度高于1,000ng/L。經過調查顯示,生活污水、醫療廢水以及動物飼料和水產養殖廢水排放等,都是環境中抗生素的主要來源。2013年中國使用抗生素達16.2萬t,其中52%為獸用抗生素;在36種常見抗生素中,獸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達84.3%。獸用抗生素進入畜禽體內后,約有17%~90%的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謝產物的形式經糞便或尿液排除體外。糞便中殘留的獸用抗生素不僅對環境生物具有潛在的不良的生態毒理學效應,而且還可能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添加抗生素保健已是常態,抗生素的管理及逐步取締亟待解決。杜絕飼料中長期添加防病促生長用抗生素,是全社會對于食品安排和環保的要求,是畜牧工作者現階段應高度重視的技術和社會責任感要求。
重金屬:在規模養殖進程中,飼料中常添加適量Cu、Zn等重金屬元素,以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及維護集體的健康。仔豬飼料中添加高劑量的Cu、Zn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腹瀉,仔豬外觀皮紅毛亮。市面抽檢飼料中這幾類重金屬元素嚴重超標。另外,養殖糞便及其廢水中含有一定濃度的Pb、Cd、As等重金屬元素,來源主要是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含量均與飼料成正相關。通常畜禽腸道中只能吸收極小一部分金屬元素,約添加量的60%~70%隨著糞尿排出體外,進而成為環污。超標的重金屬進入水體或土壤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造成土壤微生物失調、植物中毒,如流入養殖水體中,對水生動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小窺。
病死畜禽:病死畜禽尸體攜帶有各種病原微生物,會造成重大動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發生,若未經有效處理,將嚴重威脅食品衛生和公共衛生安全。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尤為關鍵,傳統的焚燒、掩埋存在隱患和弊端,利用高溫、發酵分解相輔工藝無害化處理仍有待研究。
如果說比有2014年豬價更讓養殖戶憂心的,那就是環保?!缎笄菀幠pB殖污染防治條例》和2015年環保新法的盛威下,任何養殖場環污處理必須要達到相應標準,對養殖場的在財力、物力、硬件設施要求提升。環保既是畜牧業的門檻,也是畜牧業提升生產力的臺階。如何解決眼前的環保問題?如何實現技術轉型升級?如何實現綠色金融發展?諸多問題的解決已迫在眉睫。
1 、抓治污源頭
養殖場應遠離禁養區。養殖場選址很關鍵,周邊的環境直接影響后端糞污處理的方案和難度。遠離其他污染源,避免交叉感染,或選擇周邊有足夠的土地或水面消納養殖場產生糞污的適合種養結合模式的地方,形成種養互補互利。
推行環保飼料。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姚斌博士在2015第一屆北京畜牧獸醫工程科技高峰論壇上提及,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磷排放量超過250萬t/年,氮排放量超過500萬t/年。南京農業大學朱偉云教授提及我國蛋白飼料資源短缺,進口量大,且糞污產生巨大,畜類總糞污量約16億t,豬糞氮排放量超過1,000萬t。而環保日糧是在飼料原料的選購、配方設計、加工飼喂等過程嚴格質量控制和實施動物營養系統調控,以解決畜產品公害和減輕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就現實情況而言,盡可能降低日糧蛋白質和磷的用量,添加商品氨基酸、酶制劑和微生物制劑,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國內大型豬場使用的日糧蛋白水平相對較低,低蛋白日糧的使用、添加功能性添加劑來調節氮素的而排放已是趨勢。此外,生物飼料的應用也備受關注。
減少抗生素依賴性。獸用抗生素在養殖場的應用弊端主要為濫用,片面利用其促生長功能,超劑量、超范圍、不執行休藥期等濫用現象普遍。今年農業部網站公布了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原料藥各種制劑,改為動物專用的替代產品。禁令實施后將取消5,000多個獸藥批準文號,涉及企業幾百家。由此可以看出禁抗是養殖的大趨勢。通過逐步禁用高風險抗生素,規范獸用抗生素的使用,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養殖場應有意識根據場區生產,選擇抗生素替代品用于動物保健。
增強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投入。當前養殖場的治污設施參差不齊,形勢不容樂觀。一是養殖場戶環保意識不強,忽視了對糞污處理設施的綜合配套建設;而是糞污處理設施設備的投入大,養殖場戶普遍難以承受,一般投入少則幾十萬,多則數百萬。雖大多數養殖場建有糞污處理設施,能做到糞便綜合利用、污水達標排放,但仍有部分養殖場戶的糞污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規范,小規模的畜禽養殖場畜禽尸體一般采取直接土埋的方式。有的甚至隨意丟棄于野外或溪港,嚴重污染水質和空氣。面對新的環保政策,相關技術人員以及配套環保設施(如清糞設備、沼氣池等)不完善則環評很難過關。
2 、環保要因場制宜
治理養殖場環污還要因場制宜,模式各異,共性目標是切實解決環境問題,引導養殖業健康發展。不同地域養殖場的治污經驗不可生搬硬套,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總結一套適宜的環污處理方案。如北方沼氣不合適,可生物肥料還田;南方可制沼氣作清潔能源。再如養殖廢水的末端治理,中小型規?;B殖場適用厭氧-自然處理模式,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或養殖區適用厭氧-好氧模式??傊?,可持續發展的循環模式成為趨勢,養殖場應結合農用土地的載畜量進行規劃布局,堅持豬田匹配、牛田匹配。
3 、適度規模
華南農業大學廖新俤談及,發展養殖業必須從源頭與土地利用經營方式結合考慮,適度養殖對環境有好處。根據各區域的養殖承載量,養殖場逐步移至山區半山區。近年拆遷豬場多數集中在南方區域,主要由于自然的地理環境原因造成的,那么這就給我國的養殖區域重新劃分,使得北方天然地成為全國的生豬主產區。養殖的門檻提高了,也促進規?;倪M程。印遇龍院士提及,畜牧業面臨的挑戰即養殖模式發生巨大變化,工廠養殖占30%以上,而農戶養殖下降到70%以下。農戶養殖方式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為家庭農場的模式。這種家庭農場的模式規模適宜,也因為養豬養得好,各項成本低,應變靈活,反而呈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狀態。糞污處理多采取生態種養結合模式,畜禽糞便可在農田消化,污水等處理也相對容易。
4、環保成為新的盈利點
最近幾年,國內和歐洲相關研究小組對豬場污渣及糞便進行了生物再利用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梢灶A見,糞便不應作為廢棄物來處理,而是要將其變成一種資源,豬場排污物再利用將會成為養殖業的新型利潤增長點。
例如湖南九方的治污盈利新思維,把養殖場糞污作為原料,生產標準化的商品賣給他人,讓養殖場環境治理變成獨立盈利的事業部,創造一個產品,一個品牌。固體廢料處理就有前科,把煤灰壓縮之后變成空心磚,產品既有廣闊的市場又有原料來源。新型環保的特征就在于以產業鏈的打通為著眼點,把任何負面的不利的因素納入到某個產業當中去,以技術手段重新整合產業,體現的是市場新思維與高效益,真正實現零污染。
除將糞便作為資源處理外,是否考慮將養殖環保也該納入豬場托管的新業務?;蚣夹g背景雄厚的科研院所成立養殖環保咨詢公司,結合養殖場及周邊環境,將最新研發技術應用于實踐。
養殖環保已是新常態,環保會為有準備的人提供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