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雞毒支原體傳播方式有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與雞的沙門氏菌不同的是,它極容易在一群雞內通過空氣水平傳播。有人報道,l只感染雞呼出的每立升空氣中,會有38-230個MG,在周圍數米內的雞都會受到感染。在凈化不徹底的情況下,垂直傳播仍然非常重要。種雞在感染后2個月內蛋傳遞率約為30%一40%,此后比率下降,但終生都會傳給下一代。產蛋雞感染后,何時產出帶菌蛋似乎無規律,但一般是癥狀明顯時產帶菌蛋較多。雞血清抗體效價與產帶菌蛋之間無顯著相關性,只能憑孵出的雛雞(尤其是弱雛)是否有氣囊病變來推斷。
雞群感染MG后,許多因素都會影響MG的出現及發病的嚴重程度,如年齡、免疫狀況、轉群、疫苗接種、環境溫度、天氣變化、污染程度、舍內氨氣濃度、日糧營養狀況、其他病原的存在等。有人報道,在7℃一10℃環境中,試驗雞的氣囊炎發病率為31℃-32℃時的5倍,而且嚴重性也明顯增加;雞舍內氨氣濃度上升時在雞氣管中的病原含量也急劇增加,如氨氣濃度在20×10-6時雞氣管中的MG量為正常時的10倍,氨氣濃度在50×10-6時雞氣管中的MG量增加 1000倍。營養不足尤其是飼料中維生素A含量較低時也容易導致發病。成雞與雛雞混養、雞群擁擠更容易導致支原體的水平傳播。在陽性雞群中,雞群可能由于產生帶菌免疫或使用藥物等而自然康復,但是當受到應激、抵抗力下降時又會發病。雞的新城疫、傳支、大腸桿菌病等也容易誘發皿,混合感染后加重危害程度。
非SPF雞胚生產的凍干疫苗會由于受到污染而傳播脫目前我國的生物制品SPF化率極低,凍干疫苗攜帶支原體比較普遍。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全國生產的所有禽用活疫苗和制各種毒用SPF雞胚的不到1/3。1990年對全國各廠家生產的100多批疫苗進行了檢測,發現用普通雞胚或雞成纖維細胞生產的疫苗,有60%以上污染了支原體。據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自1996-2000年對全國666批生物制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僅為85%,后來又對雞胚苗進行了抽樣檢查,MG污染率高達70%。
卵黃抗體在養雞中應用比較普遍,但是由于所用雞蛋都是來自普通雞群,因此普遍帶有MG,通過注射會將MG傳給其他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