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核心提示:豬價高了養殖戶自然是最欣喜的,但是豬價也讓屠宰企業、消費者和小商販“壓力山大”。然而,近幾年豬價總是進入大漲大跌的極端,“過山車”式的行情走勢讓民、農、商交替受傷。
根據農業部最新公布的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數據顯示,2016年8月能繁母豬存欄繼續下跌,環比上月下跌0.6%,至3727萬頭,自2013年8月以來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跌時間長達37個月,中間僅有2016年4月環比反彈了11 萬頭后又繼續探底,同比連續36個月負增長。而8月生豬存欄較上月環比上漲0.2%,至3.77億頭,同比下滑2.8%,同比連續47個月為負,自2012年10月高點累計下滑20.3%,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母豬淘汰量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環保政策趨嚴,大量豬場面臨強制拆風險。浙江約有50%的豬場面臨拆除風險,在今年9月份前,浙閩兩省的豬場拆除會持續推進,中部地區豬場拆除行動也正逐步啟動,遼寧地區也已開始劃定禁養區,預計未來豬場拆除將由南及北。
2、養殖戶淘汰老齡母豬比例大幅上升。前期由于仔豬價格較高(6月份仔豬均價65元/公斤),部分養殖戶延緩母豬淘汰時間仍使用老齡母豬用以生產。7,8 月份仔豬價格開始持續下跌,跌幅達19%,使得養殖戶開始淘汰自身老齡母豬并進入正常補欄,老齡母豬淘汰量的出現大幅增長。
3、前次豬周期中部分養殖戶永久退出行業,本輪周期中養殖戶補欄情緒謹慎,多以恢復產能性補欄為主,尚未出現大規模擴產情況。
整體來看,今年小散戶處于退市、修復和觀望的階段,而規模養殖企業雖然有擴產布局,但需要一個周期。加之環保力度愈加嚴格,導致多數養殖主產區均出現限養、禁養,而且這個進程是全國范圍內的,區域的重新布局導致生豬存欄恢復速度受到一定阻礙。市場供需博弈激烈,豬價震蕩調整。
目前能繁母豬存欄恢復依舊緩慢,市場豬源仍偏緊,豬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低。所以根據生產周期來看,能繁母豬存欄變化決定的是10-12個月之后的生豬供給,因此對應12個月后的生豬的供需最為緊缺,從而豬價出現高點,因此豬價或持續上漲至明年。養殖戶切勿恐慌拋售,保持正常出欄節奏,避免集中拋售抑制豬價反彈。
后市分析:
今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較昨日小幅下跌。除了港澳臺西藏外,全國外三元均價最高省份為貴州省19.60元/公斤,最低省份為新疆省16.97元/公斤。華東地區豬價普遍下跌,僅有江西省上漲0.01元/公斤;西北地區豬價窄幅調整,甘肅省小幅上漲0.12元/公斤;華中地區漲跌互現,豬價窄幅調整;華南地區豬價持續小幅回調;東北地區漲跌互現,黑龍江省上漲0.11元/公斤,遼寧省與吉林省豬價下跌;西南地區豬價普遍下行,貴州省大跌0.60元/公斤。
盡管豬價持續下調,但今年豬價下跌空間有限。從供應方面來看,經過中秋前的集中拋售,市場豬源寬松。據農業部數據顯示,8月份生豬存欄有所回升,供應終端沒有太多利好。而需求方面,氣溫降低,市民對豬肉的采購遠高于暑期,同時國慶的豬肉消費也有利市場。結合供需來看,近期豬價震蕩下行的可能性較大,而十月豬價受生豬產能恢復緩慢的影響,不會出現太大的下跌,但豬價上漲亦無力支撐。昨日農業部公布九月第二周的仔豬價格,從今年六月開始,仔豬價格隨豬價持續下跌,我國生豬產業正改弦更張,許多小散戶沒有信心繼續從事養豬業,后期來看養豬成本將越來越大,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才有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