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縣2011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3-05 發布者:曉天 共閱1461次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更是啟動“十二五”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11年全縣畜牧獸醫工作,對于鞏固和保持“十一五”畜牧業發展成績,進一步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落實各項畜牧業扶持政策為動力,以保障畜產品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大力推廣家庭式規模養殖,積極建設畜牧小區,奮力推進標準化示范場的創建工作,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全面推進畜牧大縣建設。
在發展和管理上,努力實施四個轉變。一是畜牧業發展由重生產環節向生產、加工、流通、市場多環節并重的產業化方向轉變;二是畜牧業發展手段由重生產技術向生產技術、金融技術、信息技術并重轉變;三是部門管理畜牧生產、動物衛生防疫、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職能由相對獨立向職能充分融合轉變;四是行業管理由重生產向生產、執法并重轉變,逐步形成監督和執法主體。
二、發展目標
2011年,全縣生豬、牛、羊、家禽出欄(籠)分別達到110萬頭、2萬頭、4.1萬只、1500萬只,同比分別增長7.2%、6.4%、2%、 16.7%。禽蛋產量6萬噸,同比增23.7%,肉類總產11萬噸,同比增8.4%。畜牧業總產值達到2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400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轉變畜禽養殖方式,不斷提高畜禽養殖標準化水平。
一是繼續開展畜牧大鎮創建活動。鞏固提高現有的畜牧大鎮,推動更多的鎮進入市級、省級畜牧大鎮行列。二是繼續推廣標準化養殖模式。2011年繼續在全縣推廣標準化養豬“150模式”、生物發酵床養豬模式、蛋雞“153模式”、養?!?65模式”、養羊“1235模式”等多種適合農民的“家庭式規模養殖”模式。全縣新建養豬“150模式”50棟,總數突破250棟。以皂當沿線鄉鎮(曹武、永興、新市、孫橋)和永隆鎮為重點,每個鄉鎮示范推廣面積1000㎡以上的生物發酵床模式豬舍3處,全縣新增發酵床面積1萬㎡,惠亭水庫周邊規?;i場生物發酵床模式推廣應用達到100%。在漢宜線、皂當線、應隨線的九個沿線鄉鎮(錢場、雁門口、石龍、曹武、永興、新市、羅店、宋河、三陽)示范推廣蛋雞“153模式” 100棟以上。在山區、丘陵鄉鎮推廣養羊“1235模式”50戶,推廣養?!?65模式”50戶。三是大力發展畜禽規模養殖,全年要新增規模養殖戶400戶,其中養豬戶100戶,蛋雞戶100戶,肉鴨戶100戶,養牛、養羊戶100戶,總數達到5600戶。全力支持孫橋鎮建設5000頭黑牛種牛生產基地。四是繼續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2011年全縣將建設永隆紅日牧業生豬養殖小區、新市勝境生豬養殖小區、永興汪林崗蛋雞養殖小區、羅店快活蛋雞養殖小區、宋河蒼臺蛋雞養殖小區、三陽興牧生豬養殖小區、坪壩九和緣蛋雞養殖小區、孫橋黃臺肉鴨養殖小區、新市馬刨泉肉兔養殖小區、新市窯山梅花鹿養殖小區等1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北部的羅店、宋河、三陽等鎮要加大規?;?、標準化養殖小區的建設力度。五是啟動部、省、市、縣畜禽養殖標準化四級聯創工作。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創建部級、省級、市級標準化示范場共10家,創建縣級標準化示范場10家。六是開展規模養殖場“清澈工程”建設。扶持規模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實施污染綜合治理,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或達標排放。對于已建小區要完善糞污處理設施;對于新建小區,其糞污綜合利用處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對達到國家環保凈化標準的場實行“以獎代補”。
(二)推進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我縣畜牧產業化經營已從局部探索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要幫助企業招商引資、實行產銷對接,積極為企業做好技術、信息、項目服務,促進全縣畜牧產業化發展。大力扶持龍王種豬、神地科貿、鵬昌蛋業、家興禽業、荊工藥業、福佳飼料、寶源種豬、綠丹種禽、華源蜂業等發展態勢良好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此基礎上,重點支持神地公司溶菌酶達產、1000萬羽的孵化廠、10萬噸的飼料廠建設項目,家興禽業的家禽屠宰加工項目和福芝源生物有機肥生產項目。二是正確引導專業合作社。要以開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評優活動為平臺,推進全縣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在此基礎上,強化管理,規范運作,開拓市場,增強實力,提高連接和帶動更多養殖戶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其在生產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三是引導龍頭企業與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場(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畜禽養殖專業化生產。四是打造畜牧精品名牌。爭創湖北名牌3-5個,全國知名品牌1個。
(三)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不斷凈化畜禽養殖環境。
一是抓好動物疫病預防工作。嚴格按照縣政府與各地簽訂的動物防疫目標責任制的要求,落實豬瘟、禽流感等六種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度,把春秋集中防疫和月月定時補針有機結合,強化養殖大戶免疫監管,確保防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根據各地疫情發生規律,認真做好計劃免疫工作。把重大動物疫情發生疫點數控制在省定標準之內,確保不發生禽流感,力爭不發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情。二是加強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堅持“早、快、嚴、小”的疫病防控方針,構建重大動物疫病快速處置長效機制,防止貽誤疫情處置的最佳時機。三是強化疫病監測和疫情預警預報。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和診斷,開展對重點動物疫病和流行病學調查。擴大監測范圍,增加監測種類,提高預警預報能力。建立重大動物疫病專家會商制度,完善養殖小區、專業場動物防疫責任人制度,強化生物安全監管。加強動物血吸蟲病的查治,確保整村推進和綜合治理。四是按照部、省要求,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抓好綠林鎮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試點鎮建設。五是抓好產地檢疫。建立縣、鄉、村三級工作體系,規范化建設村級產地檢疫申報點,建立縣、鄉、村三級工作隊伍和三級工作責任制度。認真做好屠宰檢疫及流通環節檢疫監管,發揮好邊境公路動物檢疫報檢點的檢疫、堵疫、監督執法的作用。五是強化基層防疫隊伍建設。開展官方獸醫培訓,做好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和村級防疫員考核注冊工作,開展動物診療機構的清理和登記,加強村級防疫員培訓。認真實施鄉鎮獸醫站建設項目,進一步推進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六是建立和完善防疫監督和考評制度,強化動物防疫責任制和過失追究制。全縣豬、牛、羊、禽的發病死亡率穩定控制在4%、2%、3%和8%以內,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四)建立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是堅持源頭治理。全面推行畜禽養殖檔案制度,進一步規范畜牧業生產行為。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戶和種畜禽場建檔率達到90%以上。二是加強獸藥行業全程監管。推行獸藥GSP制度,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對生產、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違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的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三是進一步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加快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檢打聯動、資源共享和產品追溯;以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防疫條件審查為重點,確保動物疫病不擴散、不蔓延。全面加強檢疫工作,產地檢疫出證率達到70%以上,屠宰檢疫受檢率達到100%,運輸檢疫出證率達到100%。對病害動物認真執行“四不準、一處理”制度。四是加強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工作。著力做到工作機構、工作經費、和工作手段“三個基本”到位;加強隊伍裝備建設,提高對違法行為的快速反應和打擊能力;加強綜合執法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的法律意識和執法水平。
(五)努力創新管理方法,加大對項目建設和資金的監管力度。
一是積極跑省進廳,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縣畜牧業的投入,力爭到位項目資金不低于2010年水平;二是在項目運作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努力溝通相關部門建立新機制,改“事前資助”為“事后獎勵”。通過“先建后補”的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項目建設績效。三是在項目建設監管上下功夫。進一步強化項目立項、設計、評審工作;組織專班定期不定期開展項目檢查、審計,掌握建設進展,及時發現問題,確保項目建設不走樣;努力實現項目建設信息化管理。三是對項目建設的違規違紀情況進行嚴肅處理,實行“黑名單”制度。
(六)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是開展“解放思想、跨越發展”主題實踐活動。實施精神提升工程,將精神狀態具體化、項目化,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為跨越發展營造精神優勢。做到“三個下功夫”,在更新畜牧業發展觀念上下功夫,在破解畜牧業發展難題上下功夫,在創優畜牧業發展環境上下功夫,確保主題實踐活動取得實效。二是推行班子成員和股站室負責人包聯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防檢組制度,切實為企業為基層排憂解難。三是全面推行防檢組長、股站室負責人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量化目標考核,推行工作例會制度,促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