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沙門氏菌病
來源:雞病專業網 發布日期:2011-03-07 發布者:曉天 共閱1181次
一、發病特點:
沙門氏菌病一般都是雛雞發生率較高,在雛雞養到3—4天后出現大批的死亡,死亡高峰可持續到10天前后,然后慢慢減少。病雛表現:畏寒、怕冷,聚堆,尖叫,糞便稀,肛門上常被白色糞便糊住,羽毛逆立、無光澤,腿爪干癟,消瘦、無肉、皮包骨。耐過雞只生長緩慢,體重輕,個頭小,且體質脆弱,抵抗力低,極易引發其他疾病。
二、剖檢變化:
病死雞肝大、脾大、腎大,肝臟質脆、發黃,有針尖大的小白點,脾臟發紫、發黑,也有小白點,腎臟發紫、充血。肺部壞死、心肌上有大小不一的白色結節。盲腸里充滿干酪樣栓子(及類似于盲腸肝炎),卵黃吸收不良,有的卵黃變性,成為硬塊兒或者粘稠液體。隨著日齡增長,死雞減少,病雞(帶菌雞)肝臟腫大,發硬,有的花肝有的銅綠色,脾臟腫大或萎縮,腎臟腫大,病雞消瘦,由于采食不正常腸道極細、沒有內容物。
三、綜合論述:
本病帶給養殖戶最大的危害有兩點:第一、比較難治。因為抗菌藥對沙門氏菌的敏感度非常差,敏感藥物很少,且沙門氏菌又極易產生耐藥性,所以治療起來相當困難,死亡率極高,3—5天也不能控制病情。第二、耐過雞長期帶菌。在雛雞治愈后,病雞就長期隱性帶菌,直至出欄。病雞生長緩慢,與正常雞體重相差懸殊,造成出欄時雞群不均勻,影響收益。而且平時還會不斷地出現零星死亡,使養殖戶束手無策。若是飼養管理到位,環境好,還可以平穩的養到出欄,若是相反則更易引發其他疾病,致使其他疾病的治療也相當困難,從而更加煩惱。
四、綜合防治:
基于以上的這些特點,我們對待沙門氏菌應該采取這樣的態度:
1、雛雞發現沙門氏菌應該及早淘汰陽性雞,對已發病的雞群不抱有徹底治愈的想法,在采取敏感藥物治療大群的同時,挑出發病雞全部淘汰,不能舍不得。因為帶菌雞即使治好也不會長大,不但帶不來經濟效益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若是發病嚴重就該全群淘汰,重新進雛。
2、 正確的分析和診斷病情,選擇敏感藥物及時治療。不能亂用藥,以免耽誤病情。目前實踐當中對沙門氏菌敏感的藥物有:氟苯尼考、頭孢喹諾、丁胺卡納等。這些應該是首選。
3、 加強飼養管理,對溫度、濕度、通風的控制要更加嚴格、精細,一定不能讓本來抵抗力就低下的雞群再染上其他疾病,否則將非常麻煩。
相關鏈接:
具體治療方案:
1、益肽靈+頭孢奎諾打針(益肽靈1000只雞一瓶,頭孢奎諾雛雞2000只,大雞500只一瓶)是實踐當中效果最好的方法,嚴重時連續打兩次,可非常有效的控制本病。
2、桿克一號+活力酶飲水,可防可治,也是在實踐中應用出來的效果。
3、治菌普健+益肽靈飲水,可應用于養殖數量較多,打針不方便的雞場,與打針的道理是一致的。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