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豬高熱病的治療
來源: 發布日期:2011-06-25 發布者:曉天 共閱1322次
豬無名高熱”即豬高熱綜合征,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疾病,主要發生在育成期豬和部分母豬,病豬臨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部分豬伴有皮膚發紅變紫等癥狀,少數毛孔有出血點。
從2006的5月底開始,某些地區的許多豬場,生長育成豬和部分母豬、保育豬暴發豬無名高熱病,大部分發病豬場患豬發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達50~90%,給豬場和養豬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有些豬場因此而破產。 由于該病病因復雜,一般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臨床上較難控制,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豬群生長緩慢或停滯、病殘豬和死亡豬只增多,飼料效率、生長速度以及豬群整體的均勻度降低,治療成本增加,使養豬生產蒙受嚴重的損失。
防制措施
該病病因復雜,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防暑降溫工作,提前保健預防,加強消毒工作,對癥治療等措施,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 1.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購入隱性感染豬。 2.重視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①夏天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加大豬舍通風量和用涼水噴霧等降溫措施,通過對流促進蒸發和散熱;豬舍門窗應全部打開,讓空氣對流。氣溫較高時用冷水沖洗豬體或加裝噴霧裝置,每天噴灑4~6次; ②夏天應降低飼養密度,生長豬應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間,育成舍最好為1.2平方米/頭,每欄豬的數量最好在10~12頭左右,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和降溫可有效地控制豬無名高熱和呼吸道病。 ③從分娩、保育、到育成均嚴格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避免把日齡相差太大的豬只混群飼養,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做到同一棟豬舍的豬群同時全部轉出,在每批豬出欄后豬舍須經嚴格沖洗消毒,空置幾天后再轉入新的豬群。 3.豬舍及環境均需定期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對已發生豬無名高熱的豬群可以用 高熱救星 肌肉注射每kg/0.3ml-0.4ml。病情嚴重可酌情添加。每日一次,連用兩日后停藥觀察,觀察期為兩天,若家畜痊愈即可停藥。沒治愈則繼續注射,方法如上。一般兩天內看不出明顯療效,三到四天后會恢復食欲。家畜在治療期間要保證充足的飲水。本品沉淀物注射到肌肉起到皮下埋藏藥物的作用,緩慢釋放藥物長達七天。更有效的治療豬無名高熱綜合癥。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