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2缺乏癥
來源: 發布日期:2011-10-07 發布者:曉天 共閱638次
概 述
維生素B12缺乏癥(Vitamin B12 Deficiency) 維生素B12是唯一含有金屬元素鉆的維生素,所以又稱為鈷維生素。它是動物體內代謝的必需營養物質,缺乏后則引起營養代謝紊亂、貧血等病癥。
日糧中維生素B12添加量,按NRC標準:雛雞、肉仔雞0.009mg/kg,育成雞、種雞、鵪鶉、火雞為0.003mg/kg。鴨和鵝與雞相同。除供給量不足可引起維生素B12缺乏癥外,在某些缺鈷地區,植物中缺乏維生素B12,胃腸道微生物也因缺鈷而不能合成維生素B12;患有胃炎,胃幽門部形成的氨基多肽酶分泌不足,未能促使維生素B12進入粘膜的細胞以被吸收;由于維生素B12僅在回腸中被吸收,當局限性回腸炎、腸炎時,也能造成維生素 B12的吸收不良。
影響家禽對維生素B12需要的因素有:品種、年齡、維生素B12在消化道內合成的強度、吸收率以及同其他維生素間的相互關系等。雞消化道合成的維生素B12吸收率較差。當采用籠養或地面網養,雞無法從墊草中獲得維生素B12的補充。為此,雞對維生素B12的需要量很大,每公斤飼料中須含2.2mg,這個數字比美國NAS-NRC(1954)所列的最小需要量要高很多。此外,飼料中過量的蛋白質能增加機體對維生素B12的需要量,還須看飼料中膽堿、蛋氨酸、泛酸和葉酸水平以及體內維生素C的代謝作用而定。以上所述各種因素皆有可能使家禽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癥。
維生素 B12參與碳基酶的代謝,是生物合成核酸和蛋白質的必需因素,它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這與葉酸的作用是互相關聯的。當體內維生素B12缺乏時,引起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異常,從而出現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動物離體和活體試驗都證明,維生素B12有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能力。當動物缺乏維生素B12時,血漿蛋白含量下降,肝臟中的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轉甲基酶、核糖核酸酶等酶的活性也減弱。維生素B12又是膽堿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而膽堿是磷脂構成成分,磷脂在肝臟參與脂蛋白的生成和脂肪的運出起重要作用。維生素B12還是甲基丙二酰輔酶A異構酶的輔酶,在糖和丙酸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由以上可知,維生素B12參加機體內許多代謝過程,當其缺乏時,可引起一系列代謝紊亂,則使家禽發育緩慢、貧血、成雞產蛋量下降等病狀。
臨床癥狀
病雛雞生長緩慢,食欲降低,貧血。在生長中的小雞和成年雞維生素B12缺乏時,未見到有特征性癥狀的報道。若同時飼料中缺少作為甲基來源的膽堿、蛋氨酸則可能出現骨短粗病。這時增加維生素B12可預防骨短粗病,由于維生素B12對甲基的合成能起作用。有人證明了患維生素B12缺乏病的小母雞,當處于低膽堿和低蛋氨酸水平時,其輸卵管對乙烯雌酚處理的反應低,明顯地低于喂了維生素B12的小母雞。有的學者報道,維生素B12缺乏癥血液中非蛋白氮的含量增高,如喂了富含維生素B12的肝精后,則其可降低到正常。
成年母雞維生素B12缺乏癥時,其雞蛋內維生素B12則不足,于是蛋被孵化到第16~18天時就出現了胚胎死亡率的高峰。
病理變化
特征性的病變是雞胚生長緩慢,雞胚體型縮小,皮膚呈彌漫性水腫,肌肉萎縮,心臟擴大并形態異常,甲狀腺腫大,肝臟脂肪變性,卵黃囊、心臟和肺臟等胚胎內臟均有廣泛出血。有的還呈現骨短粗病等病理變化。
防治措施
1.在種雞日糧中每噸加入4mg維生素B12,可使其蛋能保持最高的孵化率,并使孵出的雛雞體內貯備足夠的維生素B12,以使出殼后數周內有預防維生素B12缺乏的能力。有的學者已證明,給每只母雞肌注2µg維生素B12,可使維生素B12缺乏的母雞所產的蛋,其孵化率在1周之內約從15%提高到80%。有人曾試驗,將結晶維生素B12注入缺乏維生素 B12的母雞雞蛋內,孵化率及初雛的生長率均有所提高。
2.對雛雞、生長雞群,在飼料中增補魚粉、肉屑、肝粉和酵母等,因為植物性飼料中不含維生素B12,僅由異營微生物合成。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為禽豬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如每公斤魚粉約含100~200µg;干燥的瘤胃內容物中每公斤約含130~160µg;雞舍的墊草也含有較多量的維生素B12。同時喂給氯化鈷,可增加合成維生索B12的原料。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