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口蹄疫的防控技術
來源: 發布日期:2011-10-10 發布者:曉天 共閱1640次
一、病原體
口蹄疫病毒屬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屬。為無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變異頻率很高,導致病毒表層蛋白質具有高度變異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亞洲1型、南非1、2、3型等7個主型與100多種亞型,各主型病毒之間無免疫學交叉反應,同型的不同毒株之間,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國發生的主要是O、A與亞洲1型。
病毒在低溫下(-70℃)十分穩定,可保存幾年。37℃下,48小時內可滅活,80~100℃病毒立即死亡。病毒在污染的干草中于室溫下可存活20周,豬舍內干燥分泌物中的病毒可存活1個月,冬季可存活2個月。凍肉中的病毒可存活很長時間。但高溫和直射陽光對病毒有殺滅作用。病毒對酸和堿十分敏感。
二、流行特點
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主要的傳染源,經呼吸道、消化道及損失的粘膜和皮膚而感染。各種野生動物,鳥類、嚙齒類、貓、犬、吸血昆蟲等也可傳播本病。人和空氣是本病的重要傳播媒介。
豬發病主要是由O型口蹄疫所引發的,由于在豬群中長期反復發生流行,致使病毒對豬的毒力增強,對幼仔豬可引起100%的發病,病死率可達80%以上,成年豬病死亡率也很高,妊娠母豬發病可引起流產、部分死亡。有的豬群存在O型口蹄疫與亞洲1型口蹄疫混合感染,僅病情復雜化,增大了發病率與病死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發病多見于冬、春寒冷的季節,特別是春節前后,夏、秋季節發病較少。
豬群流動大,飼養集中,密度過大,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的存在,易誘發本病的流行。
易感動物衛生條件和營養狀況也能影響流行的經過,畜群的免疫則對流行的情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由于曾患過病的被新成長的后裔所代替,在數年之后又形成一個有易感性的畜群,從而構成一次新流行的先決條件,據大量資料統計和觀察,口蹄疫的爆發流行有周期性的特點。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就流行一次。
三、臨床特征
豬口蹄疫發病急,流行快,傳播廣,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發病初期體溫升至40—42攝氏度,不食,精神沉郁,蹄冠、蹄叉、蹄踵部、口鼻部、口腔粘膜及乳頭皮膚出現水皰和潰爛。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現局部發紅、微熱、敏感等癥狀,不久逐漸形成米粒大,蠶豆大的水皰,水皰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爛,如無細菌感染,一周左右痊愈。如有繼發感染,嚴重者影響蹄葉,蹄殼脫落?;贾荒苤?,常臥地不起,病豬鼻鏡,乳房也常見到爛斑,尤其是哺乳母豬,乳頭上的皮膚病灶較為常見,但也發于鼻面上。其他部位皮膚如陰唇及睪丸上的病變少見,還可常見跛行,有時流產,乳房炎及慢性蹄變形。吃奶仔豬的口蹄疫,通常呈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達60%—80%,病程稍長者,亦可見到口腔(齒齦、唇、舌等)及鼻面上有水皰和糜爛。
隱性感染豬突然發病死亡,并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剖檢可見心臟呈“虎斑心”病變。
病理變化可見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胃粘膜有爛斑或潰瘍,腸粘膜有出血性炎癥,仔豬死亡后可見心包膜有點狀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好似老虎皮上的斑紋,故稱“虎斑心”。
本病僅從臨床表現確診較難,應進行血清學診斷。豬口蹄疫和豬水皰病、豬水皰疹、豬水皰性口炎在臨床上比較相似,難以區別,注意這四種病的鑒別診斷。
四、防控技術
(一) 平時的防控技術
1.搞好飼養管理,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堅持消毒制度,防止其他動物進入豬舍和生產區,實行隔離飼養,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
2.定期進行免疫檢測和疫病監控,按國家頒發的《口蹄疫防治技術規范》法規文件的規定落實各項防控技術措施。
3.搞好免疫預防。
(1) 豬O型口蹄疫高效滅活苗。
仔豬:40~45日齡首免,每頭每次肌注1毫升;100日齡加強免疫1次,每頭肌注2毫升。
種豬:每3個月免疫1次,每頭每次肌注2毫升;妊娠母豬分娩前1個月免疫1次,每頭肌注2毫升;引入后備種豬或育肥豬時,應于引入后的1周內補注疫苗1次,每頭肌注2毫升。
(2)豬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
仔豬:20日齡首免,30天后2免,120日齡加強免疫1次,每頭每次肌注1毫升。
種豬:每年免疫3次,每頭每次肌注1毫升。
(3)豬O型與亞洲1型口蹄疫雙價滅活苗(牛源性)。
仔豬:30日齡首免,間隔28天2免,120日齡3免,每頭每次肌注2毫升。
注射疫苗時可同時肌注免疫增強劑豬用轉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可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抗體產生快,抗體均勻度好,抗體持續時間長,還能降低免疫抑制,減少免疫麻痹與免疫耐受的發生,降低應激反應,增強抗病力。
(二) 藥物保健預防 保健預防要選用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毒、抗應激、防止細菌繼發感染的藥物,不要濫用抗生素。下列方案,證實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方案1:奇?。S芪多糖粉)800 g、溶菌酶400 g、板藍根粉1000 g、干擾肽800 g、轉移肽400 g,拌入1噸料中,連續飼喂12 d。
方案2:清開靈粉(中藥制劑)1500 g、抗菌肽400 g、口服排疫肽(5種免疫球蛋白)500 g,拌入1噸料中,連續飼喂12 d。
發病季節,每月保健1次,可有效的預防口蹄疫的發生與流行。
洗心清毒散(柴胡、葛根、甘草、羌活等),具有解肌除熱,清心生津,開胃抗病毒功能。預防與治療高熱病、口蹄疫、圓環、蘭耳、流感等,1噸料中加入洗心清毒散1000 g、加干擾肽800 g,轉移肽800 g、溶菌酶400 g;或者洗心清毒散1000 g,抗菌肽300 g,口服排疫肽400 g,拌入1噸料中連續飼喂12 d,可預防口蹄疫與其它病毒性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五、發生疫情時的應急技術措施
(一) 豬場及豬舍實行封鎖、隔離、消毒 每天選用0.3%過氧乙酸、1%強力消毒靈、1:800衛康、1:800消毒威等進行全面消毒,每天1次;帶豬消毒可選用1:1000衛康或1:200農福、1:1000百毒殺、0.1%過氧乙酸溶液等,每周2次;豬舍外環境與排污溝、通道等可用2%火堿水或0.2%強力消毒靈進行消毒,每周2次。
(二)病豬隔離 能治療的豬立即治療;無治療價值的一律無害化處理;死亡豬只及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焚燒,并用消毒藥徹底消毒處理。
(三)立即緊急接種 豬O型口蹄疫高效滅活疫苗,仔豬每頭肌注3 ml,同時配合肌注豬用轉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每頭0.5 ml;種豬肌注疫苗每頭4 ml,同時配合肌注轉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4,每頭1 ml。
也可用豬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小豬每次肌注3 ml,中豬4 ml,大豬5 ml,配合轉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4進行緊急接種。
(四)藥物控制 方案1:每噸飼料中加喘束治(含有泰樂菌素、強力霉素、微囊包被的干擾素、排疫肽)600 g、黃芪多糖粉1500 g、板藍根粉1500 g、甘草粉300 g、溶菌酶200 g(仔豬)~300 g(成年豬),連續飼喂12 d。
方案2:每噸飼料中加氟康王(含10%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的干擾素)500 g、黃芪多糖粉1500 g、板藍根粉1500 g、排疫肽600 g、抗菌肽400 g,連續飼喂12 d。
發病期間使用,必要時間隔5 d,再進行1次。
(五)病豬的治療
1.為防制急性心肌炎引發死亡,注射用藥之前,可先肌注強心劑,如腎上腺素或樟腦黃酸鈉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0.15 ml,肌注,每日1次;或用強爾心注射液,用量為0.025~0.05 g,肌注,每日1次;也可口服洗心清毒散,小豬每頭5 g,中豬每頭10 g,大豬每頭20 g,用涼開水沖溶后1次灌服,待觀察 10 min后,再進行其他藥物的治療,可有效控制急性心肌炎,然后再實施治療。
2.可選用下列方案實施治療。
方案1:黃芪多糖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0.2 ml),加干擾素(40公斤體重1 ml,重癥加量)、排疫肽(50公斤體重1 ml,重癥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次;控制細菌繼發感染,同時肌注頭孢噻肟鈉注射液(1公斤體重5 mg),每日1次,連用3次。下午肌注中成敗毒注射液(小豬每頭5 ml、大豬每頭10 ml),每日1次,連用3次。
方案2:靈芝多糖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0.2 ml),加倍?。庖吆颂呛怂?,每75公斤體重1 ml)、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每75公斤體重1 ml),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次;防止細菌繼發,同時肌注長效多西環素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05 ml),每2日1次,連用2次;下午肌注中成敗毒注射液(純中藥制劑,治療心肌炎之用),每日1次,連用3次。
在治療過程中,給豬只飲用電解多維(200 g兌水500升)和葡萄糖粉(200 g兌水500公斤)加溶菌酶(400 g兌水1噸)或者加口服排疫肽(100 g兌水300升),連續飲用7 d。
方案3:抗口蹄疫血清,每公斤體重0.5 ml,肌注,每日1次,連用2次;同時配合肌注抗菌素,每日2次。
方案4:口腔潰爛部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然后涂擦碘甘油;蹄部的潰爛處先用百毒殺或農福噴灑、沖洗,然后撒布冰硼散粉末(冰片5 g、硼砂5 g、黃連5 g、明礬5 g、兒茶5 g,混合成粉),每日處理1次。也可涂擦碘酊或青霉素軟膏等。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