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
來源: 發布日期:2011-10-24 發布者:曉天 共閱1589次
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及小支根,洗凈,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
[處方]
[制法]
[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可見同心性環紋。氣微,味極苦。
[鑒別]
[檢查]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45頁)。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5%(附錄45頁)。
[含量測定]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氯仿25ml,濃氨試液0.3ml,稱定重量,搖勻,室溫放置過夜(16小時以上),再稱定重量,補足損失的溶劑量,振搖后放置,用濾紙濾過。精密量取濾液10ml,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中性乙醇(對甲基紅指示液顯中性)3ml使溶解,蒸干,殘渣加乙醚5ml使溶解。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01mol/L)10ml,搖勻,置水浴上加熱使殘渣完全溶解并除盡乙醚,放冷。加新沸過的冷水15ml與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黃色,即得。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于4.967mg的苦參堿(C15H24N2O)。
本品含生物堿以苦參堿(C15H24N2O)計算,不得少于2.0%。
[功能與主治]/[作用與用途]清熱燥濕,殺蟲去積,利水。濕熱瀉痢,黃疸,水腫,疥癬。魚腸炎,豎鱗。
[用法與用量]/[用法與判定]馬、牛15~60g;羊、豬6~15g;兔、禽0.3~1.5g。外用適量。魚每1kg體重1~2g,拌餌投喂;每1m3水體1~1.5g潑灑魚池。
[注意事項]不宜與藜蘆同用。
[規格]
[貯藏]置干燥處。
[制劑]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00年版(二部)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