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15年,養殖業總產值比重將超過種植業,成為農業第一大產業。家禽養殖業通過前期的淘汰整合,已逐步從散養、小群體、小規模、粗放型向規?;?、標準化、集約化飼養方式轉換。目前蛋雞逐步以規?;B殖場存在為主,一萬只以下規模將逐漸被淘汰;白羽肉雞逐步在向放養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一條龍方式發展。
一、支原體對行業的危害
由于我國家禽生產技術更新與普及相對較慢,生物安全措施、養禽技術、規?;芾砑夹g、獸醫技術不能適應我國當前的發展需求,造成近兩年來,我國家禽飼養中疫病防控技術受到嚴重的挑戰;同時疫病發病形式的不斷變化,造成目前雞難養、病難控、雞群免疫力普遍低下的狀況,直接影響了養禽效益和禽產品行情。
大部分養殖單位,只看到了肌胃腺胃炎、氣囊炎、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威脅,卻忽略了一個影響目前疫病難控的關鍵因素——支原體的危害。根據我近幾年的調查,發現有90-95%養殖企業對支原體的發病規律、直接危害缺乏清晰認識,造成由于治療不當,繼發流感病、氣囊炎、大腸桿菌等疫病而提前淘汰。
二、支原體病原
(一)病原
雞毒支原體(MG):主要感染家禽呼吸系統;
滑液囊支原體(MS):主要感染滑液囊、滑液腔、其次是呼吸系統。
(二)病原特點
1、MG、MS均可以有極強的垂直傳播能力、雛禽極易發病,引起發病與環境條件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因此可以說是一個條件病。
2、禽舍空氣質量對病原影響:
⑴支原體(MG)普遍廣泛存在于禽舍的環境中,尤其是搭載灰塵上,是感染家禽呼吸道的一個主要病原。
⑵病源導致氣管纖毛—黏膜分泌功能降低
支原體作為第一入侵病原感染氣管黏膜,會導致家禽氣管纖毛—黏膜分泌功能降低,一旦環境出現應激或其它病原入侵,就必定要發??;多表現為混感類型。
該病常發于通風不良的禽舍;影響最嚴重的是舍內的氨氣(NH3),糞便分解的氨氣與舍內水分結合,造成雞舍堿性環境,破壞家禽呼吸道粘膜的保護。其次是硫化氫(H2S),禽舍內H2S主要由含硫有機物分解而來,當消化不良時, 消化道產生大量H2S,同時破損蛋也能使禽舍H2S 含量顯著增加;當H2S 接觸到呼吸道黏膜上的水分時很快溶解, 并與黏液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NaS2,對黏膜產生強烈刺激, 引起鼻、氣管、支氣管和眼結膜炎癥, 影響黏膜黏液—纖毛功能。
(3)只要氣管黏膜損傷必定首先感染支原體(MG);因此嚴重病毒性呼吸道病的中后期必定混感有支原體病。
(4)MG感染家禽氣管黏膜、眼結膜和鼻黏膜,感染機會大余大腸桿菌,感染時間早于大腸桿菌。同時,MG也是損害家禽這些黏膜部位最嚴重的病菌,為其它病原的入侵,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機會。
三、發病形式
(一)接種疫苗誘發:(占發病例75-80%)
根據調查研究,目前接種凍干疫苗后的雞群發病,尤其是以呼嚕、咳嗽為主的呼吸道病,有90-95%都有支原體感染。這些都是支原體在環境中廣泛存在、隨時都存在于雞氣管黏膜、鼻黏膜上的結果。
發病后,支原體和其它病原協同致病,如AIV、NDV、IBV等。嚴重感染或感染中后期,患雞會出現嚴重的氣囊炎病變。
(二)禽舍空氣質量差誘發:(占發病病例15%)
主要因為禽舍通風換氣不良,導致舍內NH3、CO2、H2S有害氣體濃度增大,損害家禽呼吸道黏膜組織;使纖毛—黏膜粘液功能喪失或受限,給支原體造成順利侵入機體的機會??梢灾苯右鸢l生支原體病。
(三)其它致病因子感染的并發:(占發病病例5-10%)
這類現象也十分常見,如雞群發生流感病后,雞群出現大量的呼吸道癥狀;發病2天后,支原體即可出現混合感染。所以在治療這些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同時,一定要重視支原體的感染;否則會出現患群呼吸道癥狀持續不能被控制現象。
(四)滑液囊炎:
支原體(MS)垂直傳播或感染雞群后,雛雞和青年雞、白羽肉雞會出現大量的雞癱瘓;病變主要是跗關節、指趾關節腫大;腫脹部位多是正常皮膚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呈紅色炎性腫脹。此類患群很難徹底控制。
四、經典臨床癥狀:
甩鼻、咳嗽、嚴重呼嚕,眼睛拉長變形、指壓鼻孔有粘液;尤其是把病雞放到耳邊,可以聽到腹腔內有較大的濕性呼嚕聲。
五、經典病變:
鼻腔黏膜出血、有黏液,鼻甲骨腫脹呈柱狀出血;氣管內有漿液性或膿性黏液。胸前氣囊起初有少量透明的泡沫呈“唾液樣”,中期在腹氣囊和腹腔內有大量的透明泡沫,中后期胸氣囊首先出現黃色或灰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后期腹腔腹氣囊出血有黃色干酪樣滲出物。中后期,極易感染大腸桿菌,然后逐步形成嚴重的氣囊炎和纖維素性腹膜炎、肝周炎出血死亡現象。
六、預防措施
(一) 首先,做好禽舍通風換氣,保持良好的濕度,防止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灰塵飛揚。
(二)50日齡前的禽群,每接種凍干疫苗前,配合使用高效抗支原體藥物飲水3-4天;建議在4-6日齡使用抗支原體藥物,凈化垂直傳播病源,同時防止由于環境因素引起支原體感染。達到避免首次免疫繼發支原體感染或混感現象。
七、控制措施
(一)控制中的誤區:
1、雞群接種疫苗后引發呼吸道病。臨床上很多養殖公司、養殖集團的獸醫部門,忽視或不知道支原體是首先感染的病原;大部分放養龍頭更是如此。發病后只重視病毒因素、大腸桿菌因素,或隨便加上一些效果不確實的抗支原體藥物。因此頻繁發生氣囊炎病,此誤區是造成雞氣囊炎病高發、頻繁的關鍵因素。
2、雛雞用低效抗支原體藥物、日齡大的禽群用高效抗支原體藥物。其實應該在育雛期、小日齡段使用高效抗支原體藥物,達到徹底控制的目的。否則會出現呼吸道癥狀不徹底,誘發再次接種凍干疫苗或應激因素發生后,導致發病,發生或混感其它疾病。
3、支原體控制,常見療程短,達不到徹底控制的目的。這又是引起雞呼吸道病難控、誘發氣囊炎病變發生的關鍵因素。
4、大腸桿菌感染機會大于支原體感染。經過研究和試驗,發現首先感染雞或其它家禽的呼吸道的病菌,是雞毒支原體。
(二)支原體病控制:
1、雛禽發生因接種疫苗、環境因素應激引起的呼吸道病,建議應該配合或使用高效抗支原體藥物;一個療程4-5天。
2、雛禽尤其是白羽肉雞,在發現呼吸道癥狀后,首先考慮的是使用抗流感藥物、抗支原體藥物,其次配合抗新城疫藥物、大腸桿菌藥物。
3、建議肉雞或肉雜雞10日齡前發生呼吸道病,控制原則是抗流感+抗支原體。11-20日齡發生呼吸道病后,控制原則:抗流感+抗支原體+抗菌;如果混感有NDV,建議抗流感藥物+抗新城疫藥物+抗支原體藥物+抗菌藥物。日齡大于20日齡雞群發生呼吸道病,建議控制原則:兩個抗流感藥物+抗菌藥物(或氣囊炎藥物)。
八、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如果能夠掌握支原體病在家禽飼養過程中的發病形式和發病特點,制定合理的預防程序,將會對其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商品肉雞、雛雞常發的呼吸道病和氣囊炎病,與其有直接關系;如果預防及時,治療時機得當相信對養戶控制氣囊炎病將是一個有力的措施。
作者: 徐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