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產蛋期蛋白質的水平過高,導致機體吸收不完全,從而刺激腸道,導致糞便發黃發稀,飼料轉化率降低。
治療措施:降低蛋白質含量,一般產蛋雞群的粗蛋白需要量為16% 左右。
2、飼料中的含鹽量過高。為增強食欲,防止啄羽、啄肛等現象發生,部分養雞戶在飼料中添加過多的食鹽,導致雞群出現劇烈腹瀉。另一原因是魚粉添加量大或魚粉本身含鹽多,也會誘發本病。
治療措施:如果飼料中食鹽含量超過0.4%時,雞群由于口渴而大量飲水造成腹瀉,所以飼料中的食鹽含量一般控制在0.4%之下。
3、產蛋期石粉的添加量過高或過快。一般育成雞鈣的需要量為2%,高峰期為4%左右。過高的石粉添加量導致血鈣過高腎臟負擔加重引起腎腫導致腹瀉病發生。
治療措施: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漸進,隨著產蛋率的上升而增加。目前普遍認為,產蛋雞日糧中鈣含量在3.2%~3.5%是最佳水平,在高溫或產蛋率高的情況下,鈣含量可增加到3.6%~3.8%。但當飼料中鈣含量超過4.0%時,不但會導致雞的采食量下降,引起腹瀉病,而且還會引起雞痛風病的發生。對發病雞群減少飼料中鈣質的添加量,并在飼料中投放0.5%碳酸氫鈉或0.4%的腎腫解毒藥,在飲水中添加0.04%的維生素C,連續服用7~10天。
4、飼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發生霉變,其毒素刺激并破壞腸黏膜,引起腹瀉病發生。
治療措施:停喂發霉飼料,可在飼料中投放制霉菌素50萬單位/千克,同時用兩性霉素B按每立方米25萬單位量噴霧5 分鐘,1天1次,連用兩周對于輕微霉變的飼料可用硅鋁酸鹽吸附等方法進行去毒處理。還有飲水中加入0.5 克/千克硫酸銅或5克/千克碘化鉀,供雞群自由飲服,這兩種方法交替使用,每3天調換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