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 中國蛋雞產業發展的現狀
1 生產能力
雞蛋總產量與蛋雞存欄數長期排名世界第一,并且在近30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據統計,2011年禽蛋產量2811萬噸,按85%估算雞蛋產量約2389萬噸。另據FAO統計,2010年中國雞蛋產量已達2383萬噸,約為美國產量的4.4倍,印度的7倍,占世界總產量近40%。
據農業部監測統計估算,2011年祖代蛋種雞場19家,祖代蛋雞存欄40萬套左右,年可供父母代接近2000套,商品代蛋雞存欄約15億只,其中產蛋雞12億只左右,各項指標均居于世界首位。近年來進口與國產祖代蛋種雞數量與比例變化見圖1。
人均雞蛋占有量也居世界前列。2010年約17.8kg,遠高于世界人均9.3kg的占有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墨西哥21.9kg,第二是日本19.7kg。
2生產布局
產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東、遼寧、江蘇、四川、湖北和安徽8個省區,從2000年開始,8個省的年禽蛋產量都在lOO萬噸以上,占全國的比重逐年增大,1985~2011年間,主產省分布大致穩定,但不同區域蛋雞產量比重有所變動,總的趨勢表現為:生產布局呈現出向華北玉米帶(山東、河南、河北)集中。近年來,南方省份的產量大幅上升。
3蛋品加工
中國的現代蛋品加工業起步較晚,統計表明,雞蛋主要以國內鮮蛋消費為主,而雞蛋分級和加工利用率均不足1%蛋品加工企業雖然有1700多家,但大型生產加工類企業較少,且經營規模很小,區域間的蛋品加工能力十分不平衡,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見表2。
4蛋品消費
雞蛋是廉價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是中國城鄉居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主要以鮮蛋消費為主。據相關數據,中國雞蛋出口加上儲運損失占總產量的比例在10%左右,絕大部分雞蛋以滿足內需市場為主,由此估算2011年國內人均雞蛋消費量在16千克左右。
5蛋品貿易
2011年,中國蛋品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貿易額達1.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其中出口額為1.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8%;進口額為120.4萬美元,比上年減少9.3%。
二 中國蛋雞產業發展的問題
1雞蛋價格波動較大
從近年雞蛋價格波動狀況來看,波幅大、變化快的特點尤為突出。根據農業部全國畜產品和飼料價格數據中的雞蛋價格月度數據,可得出中國雞蛋價格波動的長期趨勢線。
從雞蛋價格的周期波動曲線看,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20個月間,共發生7次較為明顯的波動,波動周期基本穩定在18~19個月,即一年半左右為一個波動周期,與蛋雞養殖周期基本吻合。
同時可以看出,在剔除趨勢性以后,近10年內季節性周期波動的幅度呈逐漸擴大趨勢。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蛋價周期性波幅最大達到0.61元/斤。
2 生產成本不斷攀高
(1)雞苗成本
盡管雞苗費用在蛋雞成本中比重總體上不高,但對成本上升的推動作用不可輕視。雞苗進價在2006~2011年期間持續提高,年均增長8%左右,其中小規模蛋雞養殖戶雞苗進價最低,大規模蛋雞養殖戶雞苗進價最高,主要是因為大規模蛋雞養殖經營者比較注重蛋雞雞苗的質量。通常優質雞苗的進價要高于普通品種。
(2)飼料成本
精飼料費用占蛋雞業成本比重比較大,甚至在小規模蛋雞養殖戶中接近75%,精飼料價格增長是導致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2001~2008年,中國飼料價格指數表現為“w”型翹尾上揚,2006年飼料價格開啟攀升拐點,價格指數由101.1上漲到2008年的115.8,增長勢頭強勁。
(3)人工成本
近年來人工成本也一路上漲,蛋雞企業普遍反映不僅飼養員難招,而且工資水平不斷提高。2001~2011年規模蛋雞養殖人工成本呈傾斜45度“w”型上漲趨勢。2004年急速上漲,漲幅約66%,之后總體保持爬升狀態,2011年人工成本比2010年增長10%~20%,更嚴重的是,打工旺季花錢也難雇到工。
(4)防疫成本
蛋雞養殖疫病種類越來越多,疾病診治越來越復雜,疫苗、藥品費用近年不斷增加。2006~2011年蛋雞養殖防疫費用年均增長4.47%,與較高醫療費用不相稱的是逐年增加的死亡損失費,規模蛋雞場死亡損失費也高于同期規模肉雞場。
3規?;c標準化進程加快
近10年中國蛋雞產業標準化、規?;M程不斷加快。據《中國畜牧業統計》數據測算,500只以下的養殖戶和存欄規模減少一半,1萬至5萬只的養殖場和存欄規模增長4倍左右,5萬只以上增長5倍多。但標準化、集約化程度普遍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蛋品消費差異大
一是城鄉居民雞蛋的人均購買量差異較大,城鎮居民每人全年鮮蛋購買量為1 0kg,而農村居民僅為5.12kg;二是區域性差異大,主要表現在東部、中部和西部之間的差異,東北禽蛋消費最高(11.66kg),西部最低(7.68kg)。
5加工水平太低
中國雞蛋加工品主要以再制蛋為主,占80%以上;深加工蛋品產值僅占到整個蛋品加工總產值的1%。蛋殼等副產品綜合利用尚未得到重視,每年產出的400余萬噸蛋殼僅有部分應用于畜禽飼料,作為鈣的補充劑。
6蛋品貿易低且單一
2011年出口額為1.73億美元,進口額為120.4萬美元。其中,對亞洲出口16388.o萬美元,高達94.7%,非洲123萬美元,歐洲7.4萬美元,南美洲0.4萬美元,北美洲829.1萬美元,大洋洲106.7萬美元。
而自中國進口蛋品的國家和地區中,第一位是中國香港,為12614.9萬美元,占72.9%;第二位是中國澳門,金額為1271.4萬美元,占7.3%;第三位是日本,金額為1111.7萬美元,占6.4%。
三 中國蛋雞產業發展的對策
1 大力發展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
可由政府引導,龍頭企業運作,將傳統養殖轉變為現代化、工廠化適度規模養殖,并使農戶參與到各個環節,帶動農民致富。政府制定和出臺較嚴格的市場準入法規,提高門檻,積極推進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從進入市場的產品質量“標識”開始,促進不具備健康養殖條件的散養戶及早退出。
2盡力推進蛋品加工業發展
以投資、補貼、信貸等政策工具,引導和加快推動中國蛋品加工業的發展。加大對龍頭加工企業的扶持,在科技投入、設備投資等方面給予扶持政策,加快龍頭企業的改造、升級進程。出臺各種優惠措施,通過引進、培植、做強、整合重組,推動蛋品加工業發展。
3規范引導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盡快建立蛋雞產業預警系統,客觀、準確地監測和判斷雞蛋生產與市場價格信息,為產業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生產者及時提供行業生產和市場信息,引導業者理性經營,促進市場平穩運行。啟動雞蛋期貨,充分利用cBoT、季節性、交割、儲備、平抑等功能。相信市場調節功能,但前提是法律規范下的長期合同(契約或訂單)。
4強化蛋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利用水平,制定和實施系統支持雞糞肥料的產業化政策。國家相關部門制定雞糞有機肥生產標準,對雞糞有機肥廠提供政策優惠。
逐步完善蛋雞疫病防控體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加大公益性蛋雞疫病防控經費投入,做好蛋雞基礎防疫、疫病防控指導、疫病預警和疫病撲滅等公益性疫病防控。推進健康養殖和標準化養殖,持續提高蛋雞疫病綜合防控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5優化拓展蛋品貿易
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拓展國際貿易的市場空間。鼓勵和引導企業開發蛋品深加工,轉變傳統出口蛋品的方式。規模蛋品企業要按標準化生產、管理,切實提升蛋品出口的整體質量安全水平。充分利用歐洲市場蛋品供應不足的契機,拓寬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