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每年的10 月份至來年的5月份,都是禽病高發的季節,近兩年也不例外, 并呈現出提前發病的趨勢。筆者的團隊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在2011 年的山東沿海地區,8 月份禽病已經開始流行,到11 月份已經達到發病的高峰期,通過市場調查、實驗室診斷、數據統計分析等手段, 發現新城疫仍然是影響當前養禽業, 特別是影響商品蛋雞養殖的重要疾病。
筆者針對2011 年商品蛋雞發生新城疫的新特點以及防治方案總結如下, 希望與業內人士共同分享。
1 流行新特點
1.1 發病具有規律性
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但相對集中在初冬初春干燥寒冷、晝夜溫差大、風大的季節。蛋雞各個日齡均可發生本病, 但在25~40 日齡、110 日齡至產蛋高峰期這兩個時段, 發病相對集中。
1.2 免疫雞群發病
隨著養殖密度加大, 養殖區域內養殖批次的增加, 疫苗免疫后發病也成為一種常態,部分雞場的雞群甚至在高抗體水平下發病。
2 臨床表現
2.1 25~40 日齡發病的雛雞, 表現為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癥狀,如張口呼吸、尖利喘鳴音等, 一般使用控制呼吸道疾病的藥品無效。死亡率在25%~50%不等。
2.2 110 日齡至產蛋高峰期發病的雞,表現為精神不振、蛋殼顏色變淺、產蛋急劇下降、排綠色稀便; 發病2~3 天后即出現神經癥狀: 頻頻點頭、扭頸、軟頸等。死亡率在0.3%~5%左右, 但產蛋率在5~7 天內降到最低點,其恢復非常緩慢,需要15~60 天不等, 這與飼養管
理水平以及是否正確治療有關, 如在治療過程中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化學抗病毒藥物或偽劣中草藥制劑的,恢復更慢,并且絕對恢復不到原有產蛋水平。
2.3 300 日齡左右的成年蛋雞發病, 表現為一過性呼吸道或呼吸道癥狀不明顯,排綠色糞便,蛋殼質量下降, 產蛋率下降但幅度不大, 也不可能再恢復到應有的產蛋率。
3 剖檢癥狀
3.1 雛雞剖檢為氣管出血、支氣管有大量黃色痰液或干酪樣物質, 氣囊渾濁或有大量干酪樣物質;腺胃腫脹、腺胃乳頭出血、肌胃角質層下出血、十二指腸及回腸有明顯棗核樣腫脹突起、泄殖腔條紋狀出血。
3.2 產蛋雞剖檢為喉頭有黃色痰液、氣管輕微出血, 腸道有棗核樣腫脹突起、腺胃乳頭透明狀出血、腺胃腫脹、泄殖腔嚴重出血、卵泡表面出血。
4 實驗室診斷
4.1 通過血清學檢測, 雞群發病后呈現高抗體水平, 比發病前普遍高1~2 個滴度, 并且抗體水平參差不齊,離散度大;
4.2 通過RT—PCR檢測, 結果為新城疫病毒陽性。
5 防控措施
5.1 衛生消毒與加濕:在當前疾病流行期間,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消毒劑, 定期對雞場及雞舍內消毒。舍內消毒時,一定要使用50℃的熱水稀釋消毒劑(以防止在冬季雞群遇冷水感冒),然后對雞舍內的空氣及地面進行噴霧消毒, 同時也對干燥的雞舍進行加濕。
5.2 做好疫苗免疫: 免疫要從雛雞抓起, 新城疫初免一定要氣霧免疫或點眼滴鼻,做好基礎黏膜免疫,同時加免新城疫滅活油苗; 雛雞避免使用強毒疫苗;選擇SPF雞胚制作疫苗。
5.3 加強飼養管理: 盡量降低或減少應激的發生; 降低飼料或其他環境中霉菌毒素的污染; 在疫病高發季節飼料內額外添加魚肝油、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以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
5.4 做疫苗免疫時添加免疫增強劑: 雛雞程序性免疫或產蛋雞每個月的新城疫加強免疫前, 噴霧或飲水使用百毒凈(主要成分:蜂膠3~5 天。
5.5 對于患病雞群: 隔離、淘汰病雞,避免傳染其他雞;大群用蜂膠百毒凈飲水,瘟感靈(純中藥粉散劑)煎湯飲水,連用5 天;可根據臨床癥狀,適當添加廣譜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細菌病,但注意保肝護腎。
6 分析
6.1 冬春季節晝夜溫差大、風大, 但雞舍一般保溫措施都不好,雞舍內干燥,加上冷應激, 雞的呼吸道黏膜受刺激比較大, 容易出現炎性損傷,給冬季活躍的病毒提供了感染的機會。
6.2 由于霉菌毒素、免疫抑制性病毒、飼養管理應激等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失調或喪失,造成疫苗免疫失敗,免疫損傷加大,增加了病毒發病幾率。
6.3 雛雞在25 日齡時,由于母源抗體水平的下降, 自身抗體水平還沒有升上來, 正好處于一個新城疫免疫低下甚至空白時期,21 日齡的二次免疫的免疫反應成為新城疫發病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