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l當前我國養豬產業的生產形勢面臨著挑戰
1.1違禁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的濫用 部分豬場為了片面追求利潤,從促生長、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發,超量或違禁使用礦物質、抗生素、防腐劑和類激素等。如為促生長而使用“高銅”、“高鋅”飼料,造成排泄物礦物質含量超高,影響土壤生態;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導致耐藥性、殘留和過敏中毒等一直是長期的危害,更是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要面對的巨大挑戰。這些現象造成消費者對豬肉品質的不信任,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和行業發展。
1.2養殖造成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 采用集約化方式飼養,據測算一個存欄萬頭的肉豬場,日排糞尿、污水量達100多噸,相當于1個5~8萬人的城鎮生活廢棄物排放量。豬場排放的污水化學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懸浮固體物(SS)分別超過國家標準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豬場污水不經處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將嚴重污染水源,進入土壤也將造成大量礦物質和營養素的富集,破壞土壤植被生存。同時豬場惡臭在空氣中散發,造成空氣質量惡化和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1.3疫情的凈化和控制責任重大 控制豬場疾病是養豬生產的保證。近年世界畜牧業的疾病流行情況令人堪憂,從轟動一時的臺灣豬口蹄疫事件到影響多 年的歐洲“瘋牛病”事 件,不斷發生的香港禽流感事件,都給各地畜 牧業造成了重創,有的 甚至引起恐慌。各地豬 場近年疾病流行情況不 容樂觀,傳統的流行疾 病依舊威脅豬場安全, 如部分省市的口蹄疫、 豬瘟、豬偽狂犬等時有發生,部分以前危害不大的疾病如豬附紅細胞體、弓形體等也對豬場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往往為控制疫病,豬場不得不大量使用藥物,也造成藥物的濫用和殘留。
2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加強營養配制研究,開發新型無公害飼料添加劑飼料成本占養豬業總成本的65%左右,如何促進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是提高養豬效益的關鍵。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
在采用全價日糧的情況,應研制更為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如運用“理想蛋白質”的概念,合理配制日糧中能量、蛋白質水平以及氨基酸的組成,提高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這樣既節省蛋白質的資源,又減輕了養殖對環境的污染。選用新型的無公害飼料添加劑,如微生態制劑、生物活性肽等能有效替代如抗生素、高銅等生長促進劑。它們可以消除飼料中抗營養因子,補充內源酶,提高飼料利用率。益生素的使用可抑制腸內有害微生物菌群,以達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等,從而提高飼養利用率和畜群健康的目的。它和化學益生素、酸化劑等都是抗生素的有效替代添加劑。
2.2加強豬場環境建設,合理處理排泄物 豬舍的選址和合理布局是搞好養豬環境的關鍵。豬場應遠離居民區,盡量選用荒山、荒坡地建設,豬舍間隔要合理,有一定的坡度和足夠的荒地用于污水處理,這樣既不占用耕地,又利于污水治理和生態利用。在生產工藝上要宜采用節水工藝,干清糞、勤打掃、少沖欄,將廢棄物的排放減量到最低。污水宜利用地形條件進行集中處理:有條件的亦可建沼氣池,收集沼氣利用,用于種植精選漁塘養殖,進行綜合利用,實際養殖業和種植業、水產的良性循環。
2.3采用合量的生產工藝 加強豬舍小環境控制,注重空氣流通和環境溫度控制,及時清除廢水、廢氣,這是保障豬群健康的關鍵。采用多點分散的飼養模式,控制適度的生產規模,利用健康養殖工藝的實施。
2.4加強疫情監控,確保生產安全 豬場萬事之大,莫過于防。因此豬場管理的重點是制定好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嚴格執行防疫和消毒措施,盡量做到不濫用藥物??贵w水平的定期監測和疫病的快速早期診斷是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保障。對一些重大疾病如豬偽狂犬、萎鼻、藍耳病等要進行定期檢測、徹底凈化。只有這樣,豬場才會有生產的安全保證。
總之,面對養豬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和不斷提高的社會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在育種、生產和經營等模式上都應有與之相適應的變化,只有這樣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企業才能始終處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