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成年雞只周身覆蓋羽毛,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因其沒有汗腺,在炎熱的夏季,氣溫超過其適宜溫度后,對雞群的生產將造成很大影響,表現為采食量下降、體重下降、生產性能下降等,嚴重時會引起雞只的死亡,本文重點介紹夏季溫度控制措施。
一 溫度控制原則
保持溫度的適宜、穩定和均勻。18~25℃是生產期雞群的適宜溫度,在1 8~25℃的舍內環境中,雞群耗料量最低,產蛋性能最佳。
二 溫度控制標準的空間結構要求
要求標準化密閉式雞舍的橫向(雞舍橫向水平位置)溫差不可超過3℃,垂直(沿雞舍底層雞籠底部到頂層雞籠頂部的垂直位置)溫差不可超過1.5℃,縱向(沿料槽自雞舍前端至雞舍后端水平位置)溫差不可超過5℃。
三 溫度控制標準的時間結構要求
1 熱應激區
夏季與夏秋換季期間易造成雞群熱應激,因此上述兩個時期的管理目標為以“防暑降溫”為主,采取縱向通風方式,舍內溫度控制在30℃以內,減小熱應激對雞只采食和生產性能的影響。
2 舒適區
春季、秋季及秋冬換季時期外界溫度較為適宜,可以為雞群創造適宜的生長和生產環境,上述三個時期的管理目標為雞舍采取混合通風方式,雞舍內目標溫度逐漸提高到18~25℃或逐漸降低到25~18℃,減小晝夜溫差,保持舍內環境的穩定,即晝夜溫差控制在8℃之內。
3 冷應激區
冬季易造成雞群的冷應激,因此冬季雞群的管理目標為“防寒保暖”,舍內溫度控制在13℃以上,雞舍采取橫向通風方式,即實施最小換氣通風量,以達到保溫的目的。
四 夏季溫度控制的措施
夏季雞只散熱主要通過皮膚進行,其次還有呼吸道和排泄器官等。其中總熱量的80%通過皮膚,10%通過呼吸道,另外通過攝入低溫飼料、飲水、排泄以及產蛋等方式進行。所以,當環境溫度高于雞只適宜的溫度范圍時,人為采取措施降低雞只體感溫度,最有效的方法為增加體感風速,即產生風冷效應。雞只最大耐受風速為3m/s。
1 溫度控制管理目標
空間結構:舍內橫向溫差<3℃,縱向溫差<5℃,垂直溫差<1.5℃;
時間結構:舍內體感溫度18~28℃,晝夜溫差≤13℃,每小時體感溫差≤3℃。
2 通風模式
采用縱向通風模式,當風機安裝在雞舍末端,開啟風機,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流向與雞舍的縱軸平行,即空氣從雞舍正面的進風口進入,在雞舍末端排除的通風方式,使用縱向通風主要為了雞舍降溫。
3 通風管理三個步驟
亦稱“三個匹配”,即先了解雞群的需求,依據需求確定風機的啟動數量及啟動溫度,然后依據啟動風機數量確定進風口面積大小。
(1) 通風量與雞群需求的匹配
?、匐u只需求:降低顯示溫度;
?、跐M足通風量,產生風冷效應:雞只羽毛的覆蓋率、風速的大小、溫度及濕度的高低決定了風冷效應的效果。例如:當舍溫29℃,相對濕度50%,風速2m/s時,雞只的實際體感溫度為21℃。那么,如需獲得2m/s的風速,則需計算單位時間內的通風量,要求截面總通風量為:風速×截面面積=75m3/s;
?、酆侠硎褂脻窈?,產生水冷效應:外界的溫度、濕度、濕簾的面積、厚度以及水池溫度決定了水冷效應如何。
(2) 風機數量與通風量的匹配
?、僭瓌t:要求所需通風量與排風量一致(計算風機排風量時應將靜壓對排風量的影響考慮在內)。
?、诖_定風機啟動個數:根據所需的截面總通風量,計算出所需的風機個數。
例:如所需截面總通風量為75m3/h,則需開啟6.8臺風機。
?、墼O定風機啟動溫度:根據不同溫度所需開啟的風機個數,設定風機的啟動溫度。
例:經計算,29℃時,需開啟6.8臺風機,則設定第七臺風機啟動溫度為29℃。
?、艽_定風機開啟位置:原則為對稱開啟,當風機非對稱開啟時,偏向的一側,進風量一般比對側多出3%。
?、輩⒖紖担褐睆?.4min的風機,實際排風量一般在36000~38000m3/h之間。
(3) 進風口面積與風機數量的匹配
?、僭瓌t:合理匹配進風口,降低舍內靜態壓力值,實現風機效率的最大化;濕簾啟動時,關閉全部通風小窗,保證進入雞舍的空氣全部通過濕簾進入。
?、诜椒ǎ寒旓L機數量一定時,雞舍正前方進風口面積越接近雞舍截面積,獲得的風速越大;當濕簾開啟時,可調控濕簾上水的速度,防止舍內溫度的劇烈下降。
?、蹍⒖紖担合募眷o態壓力值一般設定在0.06~0.08英寸水柱范圍內;雞舍的截面積約為37.5平米,濕簾的有效進風面積一般為其自身面積的70%左右;濕簾開啟時要求的過簾風速為10cm厚的濕簾要求1~1.5m/s;15cm厚的濕簾要求1.5~2m/s。
溫馨提示:不同地區的夏季溫度控制模式,應根據當地的外界氣溫,雞舍結構等綜合確定:一般4臺風機產生的風速為1-1.5m/s,5臺風機產生的風速為1.5~1.8m/s,6臺風機產生的風速為1.8~2m/s,8臺風機產生的風速為2~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