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幾年有不少大企業都投巨資進入養豬行業,從大勢來說是件好事,但從短期來看,倒是有幾點別的看法。
規模的發展先于人力資源的成長,一定會有企業要交高昂學費。目前的豬場管理者受過系統訓練的畢竟是少數,要么缺管理,要么缺技術,也就是說,目前多數豬場是以技術替代管理,這本身就有弊端,在豬場規模比較小或者管理比較粗放的情況下似乎不會有大問題,但是這決不可復制。為數不少的技術場長更多是因為能解決生豬的疾病問題而榮升,事實上導致豬場將伴隨疾病控制來穩定場長地位,結果可想而知。
飼養員的責任心,其重要性高于獸醫水平,但很多豬場并未能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豬場人力資源管理往往形同虛設,甚至從無這個概念。能做好飼料的企業或者能夠做好食品的企業不一定能夠養好豬,我想說的是,企業文化對飼料生產的影響遠小于對生豬養殖的影響,很多人不明白其中道理,其實很簡單:對于飼料的影響可以短期修正,而對于養殖的影響卻無法做到,當結果顯露的時候,木已成舟??匆粋€企業對員工的重視程度不一定能夠準確判斷飼料品質的好壞,卻很容易判斷生豬養殖效益,不尊重員工的豬場一定虧損。
飼料企業及動保企業對豬場的不規范競爭也是當今中國養豬水平持續低位徘徊的原因之一,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但并不能否定事實,那就是豬場管理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以及追求財富的浮躁之心。當灰色收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時候,養殖成績就不會成為追求目標,而疾病的多發總是能夠提供足夠的借口,以掩蓋養殖效益低下的真實原因?;乜凼沁@個行業公開的秘密,一些規模豬場場長一半以上時間在國外旅游或在國內開會,總有人恭維在左右,有多少危機感讓他們潛心學習!
我們總在說歐美養豬水平有多高,中國養豬水平有多低,并把低的原因歸結為疾病復雜,這本身就欠科學,所有忽視疾病原因的科研都是本末倒置,哪怕晉升為院士,也只是榮譽的獲得者,而不是問題的解決者。中國迫切需要問題的解決者!那就是豬場的系統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豬場管理解決病原問題(外部),人力資源管理解決病因問題(內部),疾病控制屬于失敗補救措施,打針很容易,不需要打針才最重要。
目前有企業提出豬場托管的概念,我覺得是否有價值,還決定于企業的出發點,最怕的是掛羊頭賣狗肉。從我內心來說,我希望這些企業能夠成功托管豬場,如果真心幫助豬場,是一大幸事。如果托管豬場,也不能盲目操作,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著眼于改善養殖效益的理念
2、豬場財務報表分析
3、豬場管理體系
4、疾病防控體系
5、專業化的技術團隊
如果不能很好做到以上幾點,能否持久是個問號。
資本的力量能解決養豬規模速度問題,不代表能夠解決養豬成績,我們可以拭目以待。國內也有不少養得好的豬場,值得我們學習,我最近也會做一些調研,希望有更多成功的經驗與各位分享,因為養不好豬事實上是在浪費社會資源,減少社會資源浪費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