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有關實踐經驗證明,雞體重如果每增加0.5千克,每年多消耗飼料3干克;在相同的飼養面積內,飼養白殼蛋雞數可比褐殼蛋雞多25%,總體效益至少要提高25%。因此,選擇雞的的品種很重要。
提高后備雞整齊度,后備雞體重達標。培育后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異小,雞群發育整齊,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將來開產時間才能一致,產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從雛雞開始提高其整齊度,注意隨時將強弱雛雞分開飼養,對弱雛加強營養。飼養密度要適中,杜絕因飼養密度過大而造成環境條件惡劣,雞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響育成雞的整齊度;按體重適時進行分群,分為大中小三群,對超重的群體進行必要限飼,對體重小的群體進行合理補飼,以縮小全群體重差異,達到開產體重的整齊一致。體重是衡量后備雞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骨骼的發育與將來母雞的蛋重、蛋殼強度好壞密切相關。在管理中使開產雞的平均體重和骨骼發育都能同時達標是體成熟的重要標志。不同雞種都有其標準體重,體重過大過肥時性機能較差。骨髂的發育用脛長來表示。體重達標而脛長未達標,說明其體內脂肪過量,直接影響其產蛋量和蛋殼質量。在調整體重時應掌握的原則是:在蛋白質滿足的基礎上,調整能量,攝入能量高時,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過程中,需不定時抽測體重和脛長,并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力求使其體重和脛長在開產時能同時達標。
控制好性成熟日齡,性成熟的早晚與環境及遺傳有關。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雞12周齡后對光刺激敏感,光照能促進性成熟。在生產中應注意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雞的體成熟與性成熟達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證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如果體重達標,應自18周齡或20周齡每周延長1小時,直到增加到16小時恒定不變。如果20周齡體重仍不達標,則將補充光照時間向后推遲一周,并在此階段加強營養,促進體重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