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最近幾十年來,工業化養殖的發展已經把農場動物放到直接和人類競爭食物的位置上,而人類將輸掉這場競爭。
人類已經使用了地球約75.5%的土地,剩下的未使用的土地中,約一半是難以耕作的土地(如高山地帶或凍原),另一半是具有保護價值的生態區。
“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在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中國總監周尊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尖銳發問。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主張人們采用一種更有效的食物系統來把食物送到人們口中。“最基本的一點是要以人道的方式養殖動物——把它們養在農場里,而不是工廠里。”周尊國說。
別再浪費資源和食物
“在全世界范圍內,為人類消費所生產的糧食中有1/3都被浪費掉了,這還不包括大量用來喂牲畜的糧食。”周尊國告訴記者,“舉個例子,全球用來灌溉那些被浪費掉的食物所用的水就能滿足90億人口的用水。因此我們更要減少食物浪費。”
“用于食物的動物工廠化飼養是一種消耗資源且二氧化碳密集的方式。”周尊國指出,全世界每年有600億家禽和哺乳動物被當作食物,而且超過50%的豬肉和70%的雞肉生產已經工業化,“預測到2050年肉類的生產將會翻番,我們的地球將不能維持這么龐大數字的牲畜,也不能承受這些養殖方式給地球帶來的影響”。
周尊國告訴記者,工業化的畜牧生產對水、土地以及燃料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每公斤工廠式飼養的豬肉需要幾公斤的糧食來作為飼料。全球大約40%的糧食產量已經用作牲畜喂養飼料,在最富裕的國家,該比例甚至達到了70%。”
并且,這些土地、水、能源用于種植直接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農作物,要比種植飼料農作物最終轉化成畜牧產品的效率更高。
“工廠化飼養,因為其對資源的高需求以及較高的影響,到2050年還能否養活人類?”周尊國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我們需要減半糧食生產帶來的環境足跡,并騰出更多的糧食來養活持續增加的人口。
把人放在首位
周尊國向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全球生產的谷物有1/3被用來喂養農場動物,而如果人類直接食用這些谷物,能養活大約30億人口。
這種情況在漁業也十分明顯,全球漁業很大一部分都用來飼喂養殖魚類、豬或者雞。每養殖1噸鮭魚或鱒魚,都要用到2~5噸的野生魚類。
“工業化畜牧生產是把動物關起來,用大量人類可食用的食物來飼喂它們。如果把這些動物養在更加自然的環境中,它們可以把‘廢物’轉化為可以吃的東西。”周尊國說,以牛、羊等反芻動物為例,它們能把草料轉化成肉和奶;雞能在草地、林地和果園里覓食,產出肉和蛋;還有豬,它們會以極大的熱情來轉化食品廢物。
不可思議的是,“最近幾十年來,工業化養殖的發展已經把農場動物放到直接和人類競爭食物的位置上。”周尊國說,“而人類將輸掉這場競爭。”
每用6公斤的植物蛋白,比如谷物來喂給農場動物,平均只能產出1公斤肉或其他形式畜牧產品的蛋白質。“這就是所謂的‘食品價值’。”周尊國指出,集約化農場就像是逆向的食品加工廠。
為什么會這樣?“把牲畜養在集約化系統中,轉化那些能被人類直接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用它們來產出少量的能量和蛋白質。這種情況下,可以說牲畜減少了食物平衡。”周尊國說。
實際上,人類并非一定要在吃谷物或者吃肉中作選擇。周尊國告訴記者,“其實兩者的生產可以更高效,前提是我們要以增加全球食物供應的方式,而非像集約化農場那樣養殖農場動物”。
人道可持續的畜牧業
周尊國認為,人類要在2050年養活自己,沒必要急于進行可能有害的進一步集約化生產。人道可持續發展的畜牧系統不僅能保護環境,而且能保障農場動物福利。“可以考慮把它作為主流農業戰略。”
周尊國指出,當動物在具有天然降水的草場飼養時,對水資源的影響會降低,而且水資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和密集化生產相比較,有機生產能夠減少豬肉養殖外部成本(一般不容易發現)的70%,減少雞肉養殖外部成本的66%。”
“散養、有機飼養及好的半密集的室內飼養體系會給動物帶來一些它們在密集化養殖和工業化養殖條件下沒有的福利。”周尊國告訴記者,這些福利包括足夠的活動空間、可以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自然生活的機會(比如搜尋筑巢)、減少由于密集飼養或籠養圈養造成的壓力及受傷。同時,動物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會生長迅速并帶來可觀的產量和質量。
呼喚低肉消費
當一個人想要對氣候變化、過度開發地球資源做一些事情,減少畜牧產品的消費也許是一個快速有效的回應。
“低肉類的飲食對于肉類消費高的國家的公共健康來說是有益的。”周尊國說,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超重兒童的數量正急速地上升,占16%;65%的成年人超重,30%被歸為極肥胖,“如果能減少肉類消費到每人每天90克,就能降低直腸結腸癌、乳癌及心臟病的風險,同時能降低肥胖的風險”。
低肉飲食的轉變還會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作出重大貢獻。“低肉飲食還會防止動物飼料生產而造成的森林砍伐,從密集化動物飼料生產下釋放出來的牧場、可耕地都可以用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周尊國說,研究已經表明在2010~2030年全球低肉飲食的實施會減少50%的預期成本來延緩氣候改變。
“減少肉類消費還能讓發達國家降低他們的密集化豆類種植,取而代之的輪作有利于保護土壤,結束對人造氮肥的依賴。”周尊國說。
協會名片:
1967年,一位英國養牛的農民震驚于集約化養殖的發展,創辦了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如今,協會已變成國際化的農場動物福利慈善機構,并在食品行業的活動中得到Tubney慈善基金會的支持。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認為集約化養殖造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動物虐待”。如今,世界各地的協會成員致力于以和平的方式推動終止所有集約化養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