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癥狀
脫肛初期,肛門周圍羽毛潤滑,有時從肛門流出白色或黃白色黏液,以后有3~4厘米的肉紅色物脫出肛門之外,1~2天后脫出物由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水腫,發紺,此時雞表現疼痛不安,頻頻努責,食欲廢絕,如不及時處理,常引起脫垂物的炎性水腫,潰瘍和出血,病雞則回頭自啄,并招致同籠雞的爭啄。
二、發病原因
多見于高產雞,發病原因與飼養環境、營養代謝、管理和飼養方式有關,也雞自身的遺傳、生理、習性及疾病感染有關。
1.環境因素
光照時間過長或過強,都會引起育成雞的性成熟,早于體成熟,導致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早產,結果出現脫肛,引發啄肛,導致啄癖。
2.飼養管理
(1)育成母雞生長發育慢體重不達標。產蛋期發生啄肛、啄癖,建議用肉雞料喂到4周齡(因為飼養前5周免疫接種、斷喙等應激較多)促進達到體重標準。16周轉入蛋雞舍前,體重超標10%較好,以彌補轉群應激造成的體重損失,嚴格按照蛋雞的營養需要配制日糧,保證生長發育正常。每周稱重一次,分析體重不達標的原因,在日糧中添加1%~2%植物油飼喂1~2周,可促進體重增強,在飼料中添加0.2%氯化膽堿,可減輕雞體的重量,在產蛋日糧中添加植物油,可降低脫肛、啄肛的數量。
(2)雞群密度過大,整齊度差。大雞采食過多肥胖致使肛門周圍組織彈性降低和腹部脂肪過多,而使產蛋時外翻的后半段產道難以復位而脫肛,小雞因營養不良而瘦弱,體成熟較差,也易引起脫肛、啄肛,可采用降低飼養密度,供給足夠食槽、飲水器,根據體重喂給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
(3)人工授精操作不當。泄殖腔和產道受到損傷而發炎,常常脫肛,輸卵管脫出引發啄癖,按照正常的操作規程動作要輕,輸精器要嚴格消毒。
(4)沒有及時進行斷喙。斷喙是防止發生啄癖的有效措施,建議6~9日齡正確斷喙,即將上喙尖端至鼻孔切去1/2~1/3,下喙切去1/3,為減少應激或出血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2毫克/千克),10周齡進行修喙。
三、預防措施
1.制定合理的光照程序,保證雞群性成熟和體成熟一致。在育成期光照時間應控制在10小時以內,光照強度3~4w/m。,在雞群開產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至14~16小時,切勿將光照時間突然升至16小時,要盡量避免雞群提前開產。
2.在育或期要根據雞的個體大小及時分群飼養,每周應定期抽測雞的體重和均勻度。將均勻度調整到80%以上,切勿將雞喂得肥胖或者大小不均勻。
3.加強飼養管理,保證供給合理的營養。雞群在飼喂全介配合飼料時,不可盲目添加過高能量和蛋白質飼料,而應適當補給一定量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4.做好斷喙和修喙工作。
5.對開產后的雞群在飼料中添加1%~2%石膏粉,對預防和治療雞的啄食癖,脫肛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