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雛雞臍炎型
因臍部受大腸桿菌感染而引起的雛雞病。這種感染可能發生于卵內,也可能發生在出殼后。病雛表現為精神沉郁,羽毛蓬亂,少食或不食,腹部膨大,手摸有硬釘感,臍孔及其周圍皮膚紅腫,臍孔閉合不良,排綠色或灰白色水樣稀糞,肛門外凸,發出尖叫聲。病雛生長緩慢、發育受阻。死亡率一般為20%~40%。
剖檢病變為:臍孔周圍的皮下淤血、水腫,水腫液呈淡黃色或黃紅色。臍孔開張,卵黃吸收不良,卵黃囊充血、出血、卵黃液黏稠呈黃綠色,腸道呈卡他性炎癥,肝臟腫大。
2.敗血型
這種類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雞,6~10周齡的肉雞多發。雞感染該病后多呈急性經過,表現為精神萎靡,采食減少,排白、綠色稀糞并污染肛門周圍羽毛,冠、髯呈暗紫色,頭插在翅內,腿部干燥,短期內死亡。死亡率通常為5%~10%.嚴重時死亡率高達50%。慢性病例冠漸萎縮,暗紫無光澤;有的腹部膨大,觸之有波動,俗稱“水襠”;有的腹部脹大,觸之堅硬,俗稱“鐵襠”;有的肛門周圍被黃白色糞便污染,并把肛門封死,逐漸消瘦而死亡。剖檢時,特征病變為漿液性纖維素性心包炎,氣囊肥厚混濁,有干酪樣滲出物,肝腫大,表面有出血點或壞死,常在肝周形成一層黃白色的纖維素膜,稱之謂“肝周炎”。脾、腎腫大充血,腎小管和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外觀呈乳白色。
3.出血性腸炎
在正常情況下,大腸桿菌只寄生于雞的下部腸道中,在飼養管理不善等應激因素的作用下,雞抵抗力降低,引起腸炎。病雞表現為羽毛粗亂、翅膀下垂、精神不振、腹瀉、糊肛,與雞白痢相似。剖檢病變表現在腸道上1/3~1/2處,腸黏膜充血、增厚,嚴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腸炎。
4.全眼球炎
當雞舍內空氣中的大腸桿菌密度過高時,可感染幼雞引起眼球炎,或發生于大腸桿菌性敗血癥的恢復期。一般表現為病雞單只眼瞼封閉,外觀腫大,眼內有大量膿液或干酪 樣物,眼球發炎,角膜白色不透明,表面有黃色米粒大的壞死灶。偶爾可見兩側感染,內臟器官多無異常,少數病雞肝臟腫大,心包發炎。病雞發育不良,羽毛蓬亂,逐漸消瘦死亡。
5.氣囊炎
氣囊炎多發生于5~12周齡的幼雞,6~9周齡為發病高峰,一般是由大腸桿菌與支原體或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其他病原體合并感染所致。病雞癥狀為呼吸困難、咳嗽、喘氣。剖檢病變為肝脾腫大、肝包膜增厚、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腔內積有淡黃色液體。氣囊壁增厚混濁呈灰黃色,囊內有淡黃色干酪樣滲出物或干酪樣物如同卵黃。死亡率約為8%~10%。
6.大腸桿菌性肉芽腫
大腸桿菌性肉芽腫是常見的一種病型,嚴重的死亡率可高達75%,主要見于雞和火雞。病雞內臟器官上產生典型的肉芽腫,外表無可見的癥狀。剖檢時,特征病變是在病雞的小腸、盲腸、腸系膜及肝臟、心臟等表面見到黃色膿腫或肉芽腫結節,腸粘連不易分離,脾臟無病變。外觀與結核結節及馬立克氏病的腫瘤結節相似。
7.腫頭綜合征
腫頭綜合征是指在雞的頭部皮下組織及眼眶周圍發生急性或亞急性蜂窩狀炎癥??梢钥吹诫u眼眶周圍皮膚紅腫,嚴重的整個頭部明顯腫大,皮下有干酪樣滲出物。該病發病機理尚不清楚,一般認為雞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大腸桿菌、雞舍通風不良、氨含量過高等因素是造成該病的誘因。
8.卵黃性腹膜炎和輸卵管炎
該病主要發生于產蛋母雞,病雞表現為產蛋停止,精神委頓,腹瀉,糞便中混有蛋清及卵黃小塊,有惡臭味。剖檢時可見腹腔中充滿黃色腥臭的液體和纖維素性滲出物,腸壁互相粘連,卵泡皺縮變成灰褐色或醬紫色。輸卵管擴張,黏膜發炎,上有針尖狀出血,擴張的輸卵管內有核桃大至拳頭大的黃白色干酪樣團塊,切面呈輪層狀,人們常稱其為“蛋子瘟”,較干燥,可持續存在數月,并可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雞感染后數月死亡。
9.關節炎和滑膜炎
該病一般是大腸桿菌性敗血癥的后遺癥,多數病雞可在1周左右康復,有些病雞則轉為慢性炎癥,機體逐漸消瘦。病雞行走困難、跛行或呈伏臥姿勢,一個或多個腱鞘、關節發生腫大。剖檢可見關節液混濁,關節腔內有干酪樣或膿性滲出物蓄積?;つ[脹、增厚。
其他癥狀如腦炎、肺炎等只是在該病的發生過程中有時可以見到。近年來,以產蛋雞特別是剛開產的雞突然死亡或癱瘓為特征的大腸桿菌病也時有發生。根據河北張家口的張俊報道,該病在發病過程中與平時的大腸桿菌病有一定的區別,表現為突然發病,突然死亡,或在清晨出現癱瘓雞,糞便稠白或稀白,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直腸后端充血,肝臟上有出血點,肺臟出血,卵巢、卵泡基本正常,卵泡壁血管充血,輸卵管內有硬殼或軟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