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雞產蛋性能直接關系著養雞的經濟效益。要提高商品蛋雞的產蛋性能,取決于其良好的遺傳和科學的飼養管理。在實踐中,影響商品蛋雞產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學地分析和判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養雞效益。
主要因素發生疾病在產蛋期,雞發生疾病會影響其產蛋性能,而傳染病危害更大,也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近年來,商品蛋雞市場行情較好,雞來源渠道很多,養雞數量劇增,加之農村雞舍缺乏科學規劃和布局,伴隨疾病也越來越多。如發生雞新城疫、禽流感疫病,可使雞群在短時間內大批死亡。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白痢、減蛋綜合征等病,可使雞群出現產蛋數量銳降和死亡。雞發生大腸桿菌、禽霍亂病可引起蛋雞輸卵管炎、腹膜炎,并侵害雞體組織器官,危害巨大。
體重不均養雞戶一般只重視雞的數量和成活率,而忽視了雞在育成期、產蛋期的體重變化,出現蛋雞個體體重相差較大,均勻度差,造成開產時間不整齊,產蛋高峰期來得遲,持續時間短,甚至無高峰期,影響產蛋性能。
光照變化在育成期,由于光照時間控制不好,造成雞性成熟較晚或提早。在產蛋期間,因停電和光照強度、補充光照時間忽長忽短不固定等問題,引發雞生理變化,出現開產過早或延遲,產蛋大小不均勻,產蛋率低,高峰期短,經濟效益不佳。
溫濕影響溫度高低直接影響著雞的采食量和雞體對營養的需求。產蛋期溫度過高,會引起雞采食量下降,溫度太低,維持體溫所需的飼料消耗增加,如不及時增加飼料喂量或提高飼料營養濃度,會造成蛋雞營養相對不足,影響產蛋。濕度太高雞舍過于潮濕,飼料霉變,易引起病菌滋生,誘發球蟲病和大腸桿菌疾病,而使雞群發病。濕度太低,雞舍干燥,粉塵增加,誘發呼吸道疾病,影響蛋雞的生長發育和產蛋性能。
通風不暢通風是影響產蛋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產蛋期通風不暢,會造成舍內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從而影響雞的正常心肺、胃腸及神經功能,導致雞發生貧血,體質變弱,生產性能、抗病力下降,嚴重的引起蛋雞窒息死亡。
飼料質量當飼料原料出現質量問題、營養成分搭配不合理或在保存期出現飼料霉變、被化學有毒物質污染等問題時,造成雞適口性差、采食量下降,引起營養不足,甚至中毒,導致產蛋下降。
濫用藥物許多藥物會影響雞體消化吸收,對產蛋產生影響。如長期使用磺胺類藥物會使雞產出薄殼蛋、軟殼蛋和產蛋下降,長期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影響雞采食量和鈣的吸收及卵黃蛋白的形成,長期使用抗球蟲藥物雞體會產生藥物殘留和蓄積,甚至中毒,影響產蛋率。
應激因素蛋雞對各種應激表現十分敏感,噪音、通風、冷熱、換料、用藥、免疫、停電、停水等都會發生應激反應,造成生產性能發生改變,甚至出現蛋雞死亡率增加。
遺傳因素不同蛋雞品種都具有不盡相同的生產性能,而且一些疾病會通過種蛋發生垂直傳染,因此種雞的生產性能和健康都會影響商品雞的產蛋性能。
防治措施影響商品蛋雞產蛋性能的因素,結合生產實際,采取科學應對措施。
選擇優良蛋雞目前,較好的品種有羅曼伊沙、海賽克斯、海蘭、羅斯等,其500日齡平均產蛋15千克-19千克。因此,在訂購商品蛋雞苗時,應深入了解種雞場、孵化場的生產管理情況,查看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種畜禽合格證及檢疫合格證明,查看生產記錄檔案,了解防疫、發病、用藥及治療情況,孵化場要信譽度好、技術精湛、設備配套齊全。在商品蛋雞的育成期、產蛋期應嚴格選留,適時淘汰殘疾雞、寡產雞、停產雞、病雞,提高產蛋性能。
做好體重監測蛋雞在8周齡-17周齡期間,飼養管理十分關鍵,特別要掌握體重變化情況,根據實際體重和目標體重,適時調整飼養管理,培育高產蛋雞。堅持每兩周隨機測量一次雞重,測檢率在2%-5%之間,萬只以上雞群測重2%,小群雞測重5%,最少不低于50只以上。測重易在早晨空腹時進行,間隔周期盡量接近。當雞群均勻度達85%以上時屬理想雞群,其開產日齡接近,產蛋高峰到來時間一致,高峰期到來快,持續時間長。如果雞群均勻度太差時,應做好分組調群,超過目標體重的雞群適當進行限飼,輕型雞每日供給正常喂料量的92%-93%,中型雞每日供給正常喂料量的90%。低于目標體重雞群應降低雞群密度,增加飼料喂量,改進飼料質量,力爭達到階段目標體重。
合理控制光照農村雞舍以開放式為主,在育成期要嚴格執行8小時光照制度,光線較強時應采取適當遮擋陽光,減少啄羽、啄肛現象,促進正常生長發育。從18周齡開始,當雞性成熟、體成熟且產蛋率達到5%時,進行人工補充光照,采取日出前、日出后兩頭補光。第一周增加光照1小時,以后每周增加光照30分鐘,直至16小時恒定不變,形成固定的光照制度。產蛋期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3瓦-3.5瓦,燈交錯排列間距3米,燈高距籠層最高頂部0.3米-0.5米處。在產蛋高峰過后,光照增至17小時,直至雞群淘汰。
調控好溫濕度利于商品蛋雞產蛋的理想溫度為18℃-23℃。雞舍溫度低于8℃就會影響產蛋,可采取添設密閉火爐、火道,用塑料(10975, 70.00, 0.64%)薄膜封閉窗戶、掛棉門簾等措施提高雞舍溫度,做好保溫工作。雞舍溫度高于25℃時,雞采食量下降,采取增加通風量、降低雞群密度、安裝水簾、噴水、剪羽、供給清潔涼水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濕度應控制在50%-60%為佳。
加強通風換氣產蛋雞在做好防暑降溫的同時,應加強雞舍通風換氣,減少氨氣和二氧化碳含量。夏季屋頂打開天窗,安裝吊扇,啟用換氣扇,雞舍周圍栽樹綠化,冬季宜在中午外界溫度較高時,打開門窗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雞舍通風量,夏季為每秒0.5米-1米,冬季為每秒0.25米,春秋季為每秒0.5米。當環境溫度升至30℃以上時,舍內風速為每秒2米,降溫效果最佳,且有助于提高夏季雞的生產性能。
供應全價飼料產蛋期間雞對飼料質量要求較高,只有優質的全價飼料才能滿足雞體對產蛋的需要。飼料要做好保存,防止有霉變、有異味或被鼠類帶菌污染。育成期采用限制飼喂為主,產蛋前期、中期以自由采食為主,日添加飼料兩次,并在熄燈前1小時-1個半小時給蛋雞補給足夠飼料,保證夜間無剩料。產蛋率達5%時用產蛋期飼料,產蛋率達50%時換產蛋高峰期飼料,產蛋高峰期過后4周且產蛋率較高峰時下降4%-6%時,適當減料或改用產蛋后期料,降低飼料消耗,直至蛋雞淘汰。為促進雞對飼料的吸收、消化,可按每只雞在飼料日糧中加入4.5克的純潔細砂飼喂。
正確途徑給藥給產蛋雞用藥時,首先要對癥用藥,把握好藥物使用劑量,選擇正確的用藥途徑,準確給藥。蛋雞一般間隔3周-4周進行藥物預防一次,用藥后,可在飼料中添加1.5%的甲酸鈣和益生素、乳酸菌素,調整腸道菌群,提高用藥期間飼料轉化率。為預防蛋雞肥胖,可在日糧中添加0.1%的氯化膽堿、氨基維,有助于血液脂肪轉流,預防脂肪肝病。在采取拌料給藥方式時,應嚴格劑量,由少到多拌勻。在采取飲水方式給藥時,應根據季節情況,適當對雞群停水2小時-5小時,一般是在夜間停水,清晨飲水。按每只雞每日200毫升-300毫升飲水量計算雞群日飲水總量,并準確加入藥物和0.1%-0.5%脫脂奶粉,由少到多,分次飲用,防止暴飲,提高藥物效果。
減少雞群應激雞對應激表現十分敏感,因此飼養管理中要特別細心。產蛋期間飼料變換時要有5天-7天的過渡期。避免噪音、打針、高溫、寒冷、驅蟲、斷料、停電、濕度、通風及有害氣體影響。為緩解雞群應激,可在應激前2天-3天讓雞充分采食,每千克飼料中加入100毫克維生素C或飲水中加入1∶500維生素C,萬分之一的亞硒酸鈉維生素E粉。免疫前后兩天在飲水中加0.1%黃芪多糖、電解多維,提高免疫效果。蛋雞發生熱應激時,在日糧中添加0.1%氯化鉀和0.3%-1%小蘇打及乙酰水楊酸有助于雞體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