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春節后的生豬市場,延續了節前行情,繼續在低迷中徘徊。據銳奇數據統計:2月26日(正月初八)后,各地生豬平均出欄價格經過兩天的回彈后繼續下滑,到3月3日跌至11.9元/公斤,創出了近半年的“豬價新低”。然而,與此同時,仔豬價格卻在一路上漲,一頭15公斤的仔豬價格低的地方400元,高的地方直逼500元,且銷售暢快。這說明,不少生豬養殖者在“搏”7-9月份生豬行情。
那么,7-9月份生豬行情是否值得“一搏”呢?
現在看來,值得“一搏”的有利因素,主要是當前生豬行情的低迷與能繁母豬存欄的持續減少。從1月份起,生豬價格開始下行,重演了2012、2013年春節前臘月價格下跌的歷史,并且到現在為止已連續低迷兩個月,且無回調跡象。據銳奇數據統計,1月份全國生豬出欄平均價格最低時12.72元/公斤,2月份最低時12.00元/公斤,3月份剛過去這么幾天,各地生豬價格就大面積跌破12元/公斤。依據往年的經驗,如果年初連續3個月價格低迷,到五六月份一般會大幅反彈,至于是否能夠持續,則依據能繁母豬的數量和豬肉消費情況。根據農業部的統計,自2013年9月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連續下滑,到去年12月已降至4289萬頭,較2013年高點下降15%,相比上輪周期低點下降6%。根據這一統計與生豬生產周期計算,生豬市場行情的反轉早則5月份,晚則7月份,所以,7-9月份的行情值得“一搏”。
但是,市場形勢變化快,養殖者即使看好下半年的行情,補欄也不能太任性。決定行情的主要是供需,但不僅僅是國內的市場;決定是否盈利的是行情,但還有成本。首先,現在仔豬行情高企,一方面說明仔豬供應量的減少,同時也說明大家補欄的集中度比較高,還墊高了生豬出欄成本。一位養殖戶算了一筆賬,以現在15公斤的仔豬售價500元算,養到125公斤出欄需要飼料1200元,疫苗、人工費用加上死豬損失,分攤每頭生豬差不多100元,那么從15公斤長到125公斤所需要的成本是1800元,出欄時平均成本為14.4元/公斤。這個成本意味著,出欄生豬價格即使回升到14.5元/公斤以上,育肥環節也利潤微薄。其次,包括生豬價格在內的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價格,在去年生豬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前10個月僅上海海關就累計進口豬肉11.2萬噸,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0.6元;如果今年生豬價格過高,跨國肉食品企業一定會選擇增加進口豬肉以降低成本。再則,號稱“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實行,需要改造才達標的豬場,勢必增加成本;不達標“暗中”養殖的豬場,隨時面臨被查封。另外,上半年生豬價格低迷,屠宰企業一定會增大庫存,養殖場因為對后市的良好預期,在可能的情況下,會選擇推遲出欄……無數經驗說明:跟風走有時能加快本身的發展速度,但風太大也會把弱小的吹倒甚至吹翻。所以,養殖者即使看好生豬后市行情,也要頭腦冷靜,補欄不要太任性。(來源:農村大眾報)